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

中国教育新闻网:青岛农大研发37种全球首创新型农机产值30亿

时间:2020-06-02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在今年春耕“主战场”上,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院长、我国著名农业机械专家尚书旗教授带领团队研发的7种花生播种机成为全国多地农业复产的主要劳动力,它们“威风凛凛”地开下地,一次性完成起垄、开沟、喷洒除草剂、播种、施肥、覆膜等多道工序,让播种的农民“挺直了腰杆”。 从花生播种机、收获机,到根茎类作物生产机械,再到作物育种机械装备,该团队实现了国内根茎类作物机械化零的突破。团队研发的37种全球首创新型农机,已累计产值29.6亿元。

“科研的最大价值在于能解决人们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尚书旗表示,不接地气的科研就没有实用效应。青岛农业大学科研成果可谓是“接地气最直接”,从农作物新品种、高产技术到设施农业栽培技术,都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长期以来,青岛农大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学科建设为统领,充分发挥农业高校人才和科技优势,积极对接服务国家、山东省、青岛市重大战略需求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推动农业产业和农村经济转型升级,让田间地头生出新动能,在精准扶贫、农民致富、乡村振兴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

保持脚下泥土气,走出“1+5”社会服务创新路

截至2019年9月,该校累计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10个,审定动植物新品种34个,登记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31个,70余项技术和品种被山东省和青岛市确定为主推技术和主导品种,实现农业技术转移300余项。是什么样的魔力驱使青岛农大的科研成果转化之路始终走在前列?

威斯康星大学校长查理斯·范海斯有这样一句名言:“鞋子上沾满牛粪的教授是最好的教授。”在青岛农大,像这样的教授有很多,他们既能进课堂教学,又能扎根乡村。始终保持脚下的泥土气,将科研成果送到农民心坎上。

在寸草不生的盐碱地上种高产小麦,这似乎是个笑话。但青岛农大却将这个笑话变成了“神话”。2008年,青岛农大面向黄河三角洲800万亩重盐碱地带建立了“黄河三角洲研究院”,先后组织12个学院的27支特派员团队、300余名专家教授和研究生进驻利津县毛坨村,不仅选育出耐盐耐旱小麦品种“青麦6号”、花生品种“宇花2号”等多个适宜当地的优良品种,更成功探索出盐碱地生态农业发展新模式——“毛坨模式”,为当地累计节水30多亿方,改造盐碱地23万亩,直接经济效益超过15亿元。此外,通过转让“青麦6号”经营权,青岛农大获得了更多选育小麦新品种的科研经费。

“以科技部教育部新农村发展研究院为平台,建立一个政产学研用合作共同体,转移转化一批先进科技创新成果,发展一个特色优势产业,培训一批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一个区域发展新动能。”这是青岛农大探索的“1+5”社会服务模式。也就是说青岛农大并不以科技成果转化为唯一目的,而是始终以服务区域“三农”发展为己任。

青岛农大不断加强产城融合,多渠道开展科技成果和技术推介工作。近年来,学校成立了全省首个乡村振兴研究院,新建青岛农业大学西海岸现代农业研究院等研究院8家;与平度市、胶州市、平原县和贵州关岭县等地方政府签署了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与500余家企事业单位签署产学研合作协议,承担社会服务项目500余项。

企业缺的核心技术,是学校科研方向的重点

研发的农业机械好不好,新品种是否优良,最有发言权的莫过于使用者。

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成为国内第一台花生联合收获机、世界第一台2垄4行花生联合收获机的生产制造企业;青岛洪珠农业机械有限公司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机械制造企业……这些创造纪录的农机企业有一个共同点——他们的核心技术均由青岛农大尚书旗团队提供。“我们的农业机械研发,从一开始就是产学研的产物。”尚书旗说,农业机械研发投入大,学校没有那么多加工能力,必须和企业合作。“学校合作的基本都是中小企业,因为这些企业最了解农民需要什么,也只有这样才能解决生产第一线的问题。”

校企合作的产学研模式带来了双赢。2018年,青岛农大“花生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万农达花生机械有限公司、青岛弘盛汽车配件有限公司也是主要完成单位,这奖牌极具“青岛特色”。

与东阿阿胶集团的合作,也是该校产学研模式的一项亮眼成绩,自2007年开始,双方合作进行驴的细管冻精新技术研发,学校提供技术支持,企业提供研发条件,解决毛驴繁殖效率和良种率低的问题,突破制约阿胶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青岛农大马属动物研究院执行院长潘庆杰教授告诉记者:“应用良种驴冷冻精液技术进行人工授精,让种公驴的配种效率提高了至少30倍以上。”青岛农大研究的驴细管冻精技术是国内首个成功案例,2009年双方合作的“德州驴细管冻精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通过了山东省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成果水平达到国内领先。如今,东阿阿胶已建成我国第一个种公驴站,实现了毛驴冻精的工业化生产。

孕育未来20年所需新兴学科,培养乡村振兴“新农人”

科研要解决未来可能出现的问题。记者了解到,该校积极开展技术创新,培育农业发展新动能,按照“产业智慧化、智慧产业化、跨界融合化、品牌高端化”新旧动能转换的总要求,对学校现有海洋、现代农业机械装备等学科进行科学调整和优化,紧密对接产业需求。

“我们的农机研发正在朝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目标是实现选种、耕种、播种、施肥、灌溉、打药、收获、加工全过程的机械化。”尚书旗说,智能农机装备已经成为研发重点。据悉,该团队已研发出基于北斗卫星智能导航技术研发的自动驾驶智能拖拉机,可以实现无人驾驶,并已在生产中应用。

在生命科学领域,青岛农大与青岛城阳区人民政府共建青岛农业国际生命智慧谷,集聚国内外生命科学领域优质资源,围绕生命科学产业链发展需求,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现代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的翅膀。目前,青岛农大已有29个优秀项目入园孵化。

青农大还在青岛平度市建设了平度校区,这里要建成农业“硅谷”,将面向现代农业产业创新驱动发展,孕育并设置未来20-30年间新兴学科专业。也会通过校地合作、校企合作方式建设现代种业研发中心、智能农机装备研发中心、现代食品工程与安全控制中心等研究中心。

该校植物医学学院学生陈兵毕业后成立青岛瀚海星空科技有限公司,主要做观赏水草无土栽培和线上销售,年销售额300多万元。陈兵创业的念头就来源于大学时期,学校举办的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

在青岛农大,像陈兵这样在现代农业领域创新创业的“新农人”还有很多。这背后是学校近年来围绕“新型农业”发展所进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校在专业建设上,对接现代农业产业发展需求改造和布局“新农科”专业,巩固强化涉农优势专业内涵,培育服务农业“新六产”人才,并构建了“课程学习”“研究性实践”“生产性实践”三途并重、均衡发展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

相关链接:http://www.jyb.cn/rmtzcg/xwy/wzxw/202005/t20200531_332616.html

作者:孙军 周维维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