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农大人物

青岛农业大学首届劳动模范——王东伟

时间:2019-10-09 来源:校工会

王东伟,男,汉族,1981年4月出生,山东泰安人,中共党员,博士研究生,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青岛农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院长,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现任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花生创新团队岗位科学家、全国农机化科技创新专家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现兼任中国农业机械学会青工委副秘书长、山东农业工程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农业机械学会副秘书长、山东省农机工业协会畜牧机械分会秘书长等。

科学与教学并重,取得了一系列与农业机械相关且领先的标志性成果,形成了富有特色的农工类创新培养体系。

爱岗敬业,矢志农机教育事业。始终坚持以花生等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领域为主要的研究方向,面向农业生产急需的技术,突破了一系列制约农业机械推广应用的关键技术难题,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突出应用型专业建设,促进农业机械专业与学科建设的协同发展。为农业机械类的研究生、本科生主讲汽车拖拉机学、内燃机构造与原理、农业机械学、特种农业机械学等6门主干课程。作为主要完成人,完成了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专业建设项目 “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群)”的申报工作,主持山东省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重点专业(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教研项目3项。

爱生育人,助推学生科技创新。创建了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以赛促改、以赛促进等“五促”为基础的多动力融合驱动的大学生创新体系,为学生参加创新活动、展示个性和锻炼能力搭建了平台,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多次在全国大学生最高科技竞赛上取得突破。2015年指导的学生团队获得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全国一等奖,实现了学校在该项赛事的历史性突破。2015年指导的“智能农机创新团队”获得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全国高校共有50个创新团队入选,也实现了学校在该领域的突破。指导的学生团队获2016年“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银奖。2017年指导的农田之星大学生创新团队获得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特等奖,是山东省第15届挑战杯唯一一所荣获特等奖的高校。

开拓创新,为花生生产机械化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12年以来,主持承担国家、省部级、地厅级等各类项目31项,科研经费5000余万元。先后完成了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1项,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项目1项,现主持“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1项,其他省部级项目共计14项,在相关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64篇;授权专利72项,制定省地方标准2项,编著《现代中国花生栽培》1部。

作为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播种与田间管理机械化岗位科学家,围绕花生机械化生产装备,突破了单双粒膜上穴播花生播种、多垄多行大型联合播种(含秸秆覆盖型)以及多垄多行有序铺放、捡拾联合收获的12项关键技术,研制出系列花生播种机以及2垄4行、3垄6行、4垄8行适宜春夏花生播种的联合作业机械共计9种,6种进入国家农业机械产品目录;创制了智能电力驱动幅宽可调式花生植保机械;构建了我国花生两段收获机械化技术的体系,研制出系列花生有序铺放收获机,现已成为我国花生收获的主要机型,3年间累计销售15000余台;首创了适宜我国不同主产区的花生捡拾联合收获机, 改变了传统的收获方式。

面向应用,促进了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的大面积推广。作为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创新研发团队骨干成员,在根茎类作物生产装备领域取得了5项国际领先和国际先进的科研成果,研究形成了花生、马铃薯、大蒜、胡萝卜四大类根茎类作物机械化生产中的8种37项关键技术,形成了农业部主推的农业轻简化实用技术,制定出2套农艺规范,建立了以花生为主的3个省部级研发平台,形成了1支根茎类作物农机化技术与装备研发创新团队,培养技术骨干67人。在山东、江苏、河南、河北、辽宁、内蒙古、四川、江西等地建立了试验示范基地22个,示范点5个,示范推广应用面积达9800亩;召开试验示范现场会10次,培训技术人员1136人,培训农民3292人;为农业生产节约成本68.7元/亩,增加收入147.5元/亩;合计节本增效57.3亿元。

创新引领,取得国际领先的先进成果。创新研制的秸秆集束打捆收获装备,打破了国外在整杆打捆及仿人指快速打结技术对我国长期的垄断,突破了精准送绳、快速打结等3项关键技术,研制出轻简化秸秆集束打捆装备机型6种,适合收获青稞、谷子、水稻、芝麻、芦苇等作物,目前秸秆打捆收获装备已在青海、西藏、内蒙古、东北三省等39个地区实现了10000余台应用,将秸秆打捆收获的损失率降低至6‰,直接经济效益达4050万元,间接经济效益达5.2亿元,提高了秸秆作物生产效益和规模化程度。

教学与科研融合上获得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称号。科研上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农业科技奖优秀创新团队奖、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山东省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2次青岛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临沂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机械工业科技进步二等奖、青岛市科技进步三等奖等;教学上先后获得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山东省省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指导学生上先后获得小平科技创新团队、第十五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第十四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优秀指导教师奖;个人先后获得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全国十佳农机教师、全国优农机科普先进工作者、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五四青年奖章提名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赢牟产业领军人才、城阳区拔尖人才、9次青岛农业大学优秀教师、2次青岛农业大学优秀共产党员。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