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科创之星】尹登玉:投身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的青年研究者

时间:2024-12-11 来源: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开栏语】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一体推进教育发展、科技创新、人才培养。”青年科技人才是我国科技创新发展的生力军,建成教育强国要以科学家精神为引领,营造创新氛围,大力支持、大胆使用青年科技人才,助力青年科技人才成长。“创新牵引的科技支撑体系”需要深刻把握中国式现代化对教育、科技、人才的需求,充分发挥人才对教育和科技的重要作用,实现教育、科技、人才深度融合、协同发力,持续培育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科创之星”栏目自2024年10月举办,聚焦学校近年来引进培育的一大批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集中展示他们的科技创新成果、立德树人成效和社会服务实效,为着力构建具有青岛农大特色的青年科技人才培养之路奠定基础。

 

土地,乃万物之基,承载着历史的车辙,孕育了生命的繁芜,编织出文明的经纬。于土地科学的浩渺星空中,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尹登玉老师以女性独有的细腻与敏锐,聚焦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开展深入研究,取得系列丰硕成果。

尹登玉,2023年6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同年11月入职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受聘讲师岗位,主要从事城乡融合与农民福祉、乡村振兴与耕地利用转型等方面教学科研工作,兼任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青工委委员、青岛市公共管理研究会理事、《农业展望》青年编委。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等课题7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SCI/CSSCI/EI期刊发表论文10余篇,2份政策建议报告获山东省委、省政府领导肯定性批示。

幽思细探地之韵,寸土权衡变有因

土地利用方式的转型恰似诗篇中的韵脚转换,从古老的田园牧歌,渐变为现代的多元交响,而这一转型过程,正是尹登玉老师矢志不渝的研究方向。她试图解读土地在时光长河中变换的密码。
无论是在黄河之畔的乡村小道实地调研,还是在实验室里对数据抽丝剥茧,她竭力洞察土地利用转型背后的复杂驱动因素及与生态、社会经济间的微妙关联,恰似一位灵动的探索者,用敏锐的洞察力与创新思维,为国土空间规划贡献新的方案,为传统土地科学研究带来清新气息。

针对黄河流域资源禀赋差异悬殊、土地利用方式粗放、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受忽视等问题,尹登玉老师构建了土地利用转型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理论分析框架,从空间形态视角揭示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的生态效应,并从土地利用隐性转型视角出发,构建了其与粮食安全系统多要素复杂交互关系的框架,探究了二者耦合协调机制,为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优化土地利用模式,提供了科学依据。

入职一年来,尹登玉老师已成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粮食主产区耕地利用转型的福祉效应与优化调控”、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山东省黄河流域耕地利用转型的驱动机制及福祉效应研究”、山东省社科规划青年项目“山东省土地利用转型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机制与路径研究”等课题。在项目研究进程中,她大胆引入新兴技术与创新理念,为推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模式变革与优化,注入青春的力量。

交流互鉴新潮涌,学海风帆逐梦扬

聚焦黄河流域这片承载厚重历史与多样生态的广袤大地,尹登玉融合多元学科前沿理念,以“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特征及其多重效应机制”“黄河流域水-能源-粮食关联特征及驱动机制”“新质生产力发展方向下土地资源配置策略”为主线,在《Science of the Total Environment》《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中国土地科学》《自然资源学报》《农业工程学报》等发表论文10余篇,相关成果得到国家自然资源部直属期刊《中国自然资源报》理论版整版报道,与耕地保护、粮食安全有关的政策建议获山东省委、省政府多位省部级领导肯定性批示,充分彰显研究的现实指导意义与应用价值,为地方政府在国土空间治理、农业转型发展等相关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在教学科研之余,尹登玉老师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分享自己关于黄河流域土地利用转型的最新研究成果,向学术界发出青岛农大年轻的声音,先后获评2023年中国土地科学论坛一等奖、山东省地理学会2023年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全国土地资源科学创新与精准扶贫优秀论文一等奖等。

 

杏坛播火传精义,桃李含苞待盛时

在教学工作中,尹登玉老师主讲《公共伦理学》《二十四节气黄河农耕文化》等课程,她主动摒弃传统教学的刻板与单调,积极探索课堂教学改革,以鲜活有趣的案例、亲切生动的讲解和形式多样的实践,将土地利用转型的“种子”,播撒在每一位学子心间。

教学之余,尹登玉注重培育学生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她指导本科生团队积极参加山东省大学生地理创新大赛,从选题把控,到研究方法的细致传授,从数据收集的严谨指导,到成果展示的精心雕琢,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了大量心血。在她的耐心辅导下,学生逐渐掌握了科学研究的核心要领,成功挖掘出具有创新性与实践价值的研究课题,最终以出色表现和扎实成果斩获一等奖佳绩。此外,她还鼓励指导优秀本科生积极参加国内学术会议,指导学生精心制作墙报,为他们打开学术视野新窗口。

作者:文/张亚男 尹登玉 编辑:周维维 薛寿鹏 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