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孙金海:不断攀登科研新高峰

时间:2015-07-16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他是从军事院校走出来的教授,20多年的军人生涯造就了他诚信守时、率直严谨、雷厉风行的品格。

他曾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首批科技新星。面对科研路上的种种困难,他毫不退缩,执着奋斗,在获得了一系列极具价值的科研成果后却淡然处之,依然保持着往日的平易与谦和。

他就是我校动物科技学院的孙金海教授。现任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硕士生导师、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兼职教授;兼任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生猪创新团队首席专家,中国畜牧兽医学会畜禽遗传标记学分会副理事长,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遗传育种学分会理事,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养猪学分会理事,中国生物技术学会动物生物技术学分会理事,美国科学促进会国际会员。

6年精心选育,六和白猪诞生

在青岛农业大学,孙教授算是动物遗传育种方面的老专家了。其实,早在1989年,时任解放军农牧大学讲师的他便在国内加系长白猪群中发现了13/17染色体易位,这在国内尚属首次。1991年,他用遗传手段在国内外首次建立了能稳定遗传的13/17易位纯合子猪群(2n536),该项研究1993年获军队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此后,他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的资助下,对13/17易位纯合子猪的种质特性、DNA指纹图等进行了系统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的反响。他曾先后6次应邀出席国际会议,并与世界一流实验室开展合作研究。1995年山东六和集团与解放军农牧大学合作,引入13/17易位纯合子猪新品系的选育及推广应用研究,利用各种先进的育种手段,经过6年的精心选育,育成了深受各养猪专业户欢迎的世界独有品种—六和白猪。

六和白猪染色体数目为36条(其他品种猪为38条),属世界首次建立并能稳定遗传。他打破常规,用六和白猪与其他品种猪杂交,其杂交一代(F1)全部为杂合子(37条染色体),生长速度比其他杂交组合提高了10%,他苦心钻研发现生长速度快的原因在于13号染色体上定位着控制生长的负调控因子—生长激素抑制素基因,与17号染色体的着丝点发生融合之后,基因的表达调控发生变化,使生长激素抑制的分泌量减少,从而使猪生长速度加快。为了培育更好的品种,有时候他在猪场里一住就是几个月,后备猪选留、样本采集、观察生长状况,他都亲力亲为。六和白猪特别适合做二元、三元杂交的终端交父本,与其他品种杂交,产生F1代商品猪。经过6年的选育测定和扩繁,六和白猪核心群基础母猪已达300头,每年可向社会提供4 000头合格种公母猪。种猪已推广到山东、河南、江苏、安徽、河北等地,深受用户的欢迎。

在育种方面,他认为“不能循规蹈矩,要转变思维,善于创新”。他首先打破育种常规,把13/17易位纯合子猪群应用于猪的育种实践和商品瘦肉型猪的生产,开展了13/17易位纯合子猪的选育及推广应用研究,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1996年被评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首批科技新星,并获吉林省第四届青年科技奖。2001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他先后到日本、加拿大、泰国、意大利、美国进行合作研究和学术交流,1991年、1996年分别以交换研究员和外国人特别研究员的身份到日本北里大学和宇都宫大学进行研修和合作研究,1998年曾作为分子遗传学访问教授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13/17易位纯合子猪的国际合作研究,并多次获得国际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不畏艰难,成功研究转基因猪

2010年,在国家转基因动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节粮型高瘦肉率转基因猪新品种培育”课题的研究中,由他主持的“转诱导型生长激素相关基因猪培育”项目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批获得15头体内被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和猪生长激素基因(pGH)转基因猪。“这些转基因猪,体内被转入了一种特殊外源基因—生长激素基因,能大大缩短生猪的出栏时间。”孙金海教授说,转基因猪的生长速度比普通猪快10%到20%,能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2010年9月26日、9月29日和9月30日,15头转基因仔猪在青农大猪育种实验基地顺利降生。他每天都去看小猪,看着猪圈里的小猪一天天茁壮成长。回忆时,他欣慰地说,“那时候转基因猪才诞生一个多月就长得可好了”。转基因猪凝聚了他的汗水,他兴奋地介绍说:“这些转基因猪体内被转入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和猪生长激素基因,前一个是报告基因,后一个是目的基因,深夜,在紫外光线下,这种被转入了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转基因猪在紫外光源激发下,鼻根部、尾部和蹄部可以观察到明显的绿色荧光。在紫外光源下观察,小猪带有荧光标记,这就验证了转基因的成功。”

他的研究生说:“当时课题时间特别紧、任务很重、技术难度特别大,孙老师每天都为课题工作到很晚,早上来的时候他已经在那里做实验了。”功夫不负有心人,孙金海教授结合青岛农业大学的实际,最终扬长避短制订了用纳米精子介导法制备转基因猪方案。他事后回忆说:“当时实验室的条件特别艰苦,很多实验相关的仪器都没有,很多现成的转基因的方法也不通,课题又催得很紧,所以压力特别大。”终于,经过一年多的科技攻关,课题于2010年5月份取得了重要进展,6月初通过纳米技术处理猪精液后给4头母猪人工授精,结果4头母猪全部妊娠。“得知4头实验猪全部妊娠的消息,孙老师连续几天紧绷的脸上终于露出了舒心的笑容。”他的研究生吴明明如是说。

他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在科研上,他先后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16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基金1项、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1项、国家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1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6项,其中二等奖2项(全部为第一完成人),三等奖2项,四等奖2项;在国内外发表研究论文70余篇。他利用现代细胞遗传、数量遗传、DNA指纹、RAPD等分子生物技术系统研究了家猪13/17染色体易位,取得了许多重要的科研成果。

倾心育才,言传身教

孙金海于1982年7月毕业于莱阳农学院畜牧兽医系,同年考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兽医大学攻读动物遗传育种学硕士学位,军事院校的生活培养了他坚毅、严谨的性格。

他1985年硕士毕业后留校任教,1990年12月就被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7年9月晋升为教授。他不仅鼓励学生要继续深造,他自己也是一心向学,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知识体系。2000年,获得中国农业大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学博士学位。他从不停下追求的脚步,不懈的努力也被大家广泛认可,2002年他被遴选为军需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2004年9月退役转业的他来到了莱阳农学院(现青岛农业大学)。

孙教授始终认为,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就要有一桶水。在这里他又从“零”开始,继续投入到教学和科研中去,2005年他又被续聘为吉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生导师。

孙教授身边的人都知道,他不仅在学术上孜孜以求,勇于探索,在教学上更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孙教授长期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专业课的教学任务。作为导师,他尤其注重培养研究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能力。他竭力为学生创造自由良好的学术环境,鼓励他们畅所欲言,开展学术讨论。他常常给学生创造参加各种国内外会议、学术论坛的机会,鼓励他们扩大视野,接触世界上的前沿研究。

“孙老师上课很有特色,他严谨的作风展露无疑。”一位研究生说:“孙老师不仅传授我们知识,更重要的是他时刻注意培养我们学习、科研的方法、态度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从师于孙老师,我收获的不仅是学识,更是做人的方法和道理。”他教导的学生专业知识扎实、综合素质过硬,沿袭着他严谨、踏实的作风。

他说:“只有教给学生真本事,为祖国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素质人才,才能报答老师的恩情,才能对得起教师的称号,才能对得起学生的信任。”面对当今社会上存在的浮躁现象,孙教授告诫他的学生要有长远眼光。他说,一个人要有远大理想,要坚定自己的信念并不断地去努力、探索。

作者:王洋 戚顺民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