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李娟:用行动做示范,用爱托起希望

时间:2014-03-10 来源:机电工程学院

“做一位名副其实的优秀教师,不辜负‘教师’这个称号,甘做学生前进路上的垫脚石”,是她毕生的追求和信仰。

“学生的成才是我从教生涯中获得的最高荣誉,学生的喜报是我人生路上最好的奖励”,是她对荣誉和奖励的诠释。

在2013年全校第八次教学工作会议上,李娟教授分别从校领导手中接过“山东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第四届教学能手”和“教学成果奖”荣誉证书,成为本年度教学工作获得荣誉最多的教师。这是学校对李娟教授的肯定,更是她努力奋斗的见证。

科研路上勇攀登,创出自己的一片天

作为我校建校以来的第一个智能检测和自动控制领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的获得者,也是机电学院建院以来第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得者,李娟教授的科研路漫长而充满艰辛。

多年来,我校在工科的智能检测和自动控制领域国家层面的课题申请一直没有突破。为此,李娟教授立志在智能检测和自动控制领域为我校的多科性大学建设贡献一份力量,让更多的专家和学者了解青岛农业大学,让大家知道农业院校依然有控制理论和控制工程方向的学生可以去名牌大学深造和去相关企业就业。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她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在智能检测和自动控制领域、在控制和农业的交叉领域辛勤地耕耘着,默默地付出着。她没有自己的实验室,所在的自动控制教研室也只是一个实验准备室。为了安心进行研究,她天天背着笔记本电脑,到没有实验课的实验室蹭地方进行科学研究。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专家的认可,发表的论文有40多篇被国际SCI\EI数据库检索。2013年,她申请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数据驱动的海洋平台故障预测方法研究”获得了81万元的资助,而她主持的另一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子课题和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也同时获得资助。她还被选为“中国自动化学会技术过程的故障诊断与安全性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成为该委员会中全国唯一的一个来自农业院校的委员。

她常对她的学生说:“不可能每个人都争第一,但每个人都可以做最棒的自己,我认为只要尽最大努力去做就是最棒的,我相信每个人都可以做到最棒。”她的科研路恰是这句话的最好注释,她用行动给学生树立了人生的路标。“我很佩服李老师,从她身上我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人生。”现任平安财产保险公司济宁地区总经理、2004届毕业的学生李庆廷这样评价她。

以身作则,坚持教书育人严格要求

行胜于言,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事情,自己一定先做到。

她以身作则,身体力行。鼓励学生积极走进实验室,引导他们参与到自己的科研课题来,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技能。“学不是目的,只有把学到的东西应用到实践中,才是真正发挥了我们学习的作用。纸上的东西好不好,只有转化为生产力才知道”,李娟教授这样引导她的学生。她坚持以参加创新设计、机器人等大赛作为学生成果的检验途径,鼓励大家勤动手,理论和实际紧密结合。她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了实验室,用在了自己的学生身上。在她的带领下,仅2013年她的开放实验室的学生获得“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机电产品创新设计竞赛”等国家级、省级比赛奖励20多人次,同学们的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李老师的生活步调像一个四边形,办公室、实验室、教室和家庭,四点六线,从未变过”,2012级电自化4班的刘加玺说道。李娟教授的生活是充实的,她在四点六线的道路上奔跑着、收获着,从未停歇。

责无旁贷,用行动走出特色教学之路

“我们是农业院校,但我们一样可以培养出一流的工科人才”是李娟教授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语平凡,却道出农大教师的自信和实力。

在学习和科研上,她对学生要求极其严格。她说:“我一定要对我的学生负责,或许现在的严格会让他们感觉有压力,但在以后的生活中,一定会对他们有所帮助。”任何事情,她都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力求完美,不能犯低级错误。在做课题、搞研究时,她要求大家反复推敲、多次试验,直至找到最优方案。课堂上,她用生动的情景案例结合理论知识学习的教学方法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让大家在浓厚的兴趣中找到学习的乐子。“上李娟老师的课就好像是一种享受,同学们都很喜欢,我从没舍得缺席她的一节课”,2013级研究生鹿光耀说道。

作为有20年教龄的教师,她治学严谨,细致。一举一动中都透露出工程人精细的态度,“我在写一个大学生创新立项材料的时候,我们前前后后改正了6遍,而李老师也仔仔细细给我们审核了6遍。每一遍都极其细致,甚至连标点符号都不放过。老师那种细致又负责的精神让我们这些年轻人都很佩服。”机器人大赛获奖者电自化11级的陈健说道。

在李娟教授的影响下,同学们也都养成了细心认真的好习惯,她带领的602实验室创新小组成员和班级学生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602实验室创新小组学生先后开发了“基于图像处理的智能采摘机器人”、“精准农业物联网管理控制信息化系统”、“花生联合收获机全自动测产系统”,“植物主要病害远程无线监控和预警系统”等多个项目,在该实验室培养的本科学生,多次获得国家级奖学金、机器人大赛奖励、机电创新大赛奖励等多种省级以上比赛奖励。她曾担任班主任的农电2000级毕业班学生考研录取率达到了39.8%,远远超过了包括985和211高校在内的绝大多数工科院校的考研率。还有6名硕士生,毕业后又考取了名牌大学的博士研究生。真正的诠释了那句充满自信与挑战的话——“农业院校可以培养出一流的工科人才”。三尺讲台虽小,李娟教授却带领学生们在这里演绎出了旷世之舞。

润物无声,用爱托起学生的希望

她说“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思想的启迪者和行动的指导者”。她相信老师带给学生的推动作用和前进力量是极大的。在担任电自化2012级3、4班班主任期间,李娟教授几乎每个周都要给班级开班会,“每次开班会的时候,班主任都会先问我们什么时候有时间,只要我们有时间,即使再忙,她也会放下手头的工作准时到场”,12级电自化3班的郭明晖说道。

李娟教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亲人,把对学生的教育作为自己工作的重点之一。她最不希望看到的就是同学们虚度光阴,在大学里没有收获。她说:“每一位同学都有成为‘名玉’的机会,而老师便是雕刻他们的工匠。”她注重每一位同学的成长,决不允许同学们因为游戏和玩乐虚度大学时光。每次开班会,她都会让同学们总结一下前一段时间的表现,发现不足,改正缺点,并站在一个长辈的立场上给同学们提出一些实用性的建议,督促大家进步。她还会结合自己的求学经历给同学们引出一些人生哲理,告诫大家珍惜时间,努力向更高更远的方向迈进。

十几年来,对学生的引导和教育,她从不松懈,精益求精。“有一次为了给我们开班会,李老师一直在办公室里等,饭都没顾得好好吃,我去办公室叫她的时候她竟一个人在吃煎饼,那一刻我眼眶湿润了,觉得能当她的学生是我的荣幸。”12级电自化3班的王可占说道。

李娟教授时刻关心着学生的一切,学生有什么问题她都会积极的帮忙解决。她把学生看成自己的孩子,给他们母亲般的关怀和家的温暖。“有一年寒假我们留校做参加竞赛的项目,食堂关了,暖气停了,同学们只能整天在实验室里吃泡面,李娟老师知道后,马上联系有关管理人员给我们换了有暖气的实验室,并在家给同学们做好热乎乎的饭带到实验室,就这样坚持了一个寒假”,回想起当时的情景,2012级实验室队员梁学凯说。她用一点一点的行动和爱,赢得了学生对她的信任,她用一个母亲最敏感的心灵去观察和感化着自己的学生。同学们生活中遇到烦闷的事情了,都喜欢找她聊聊,有的同学失恋后还会找她进行心理求助。尽管她把学生当孩子一样培养,但大家却亲切地称她为“娟姐”。

“让学生在学校里享受到爱的温暖和学习的乐趣,获得正能量,建立起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李娟教授悉心在做的事情,而“能和学生一起放飞梦想,一起成长”是她最幸福、最满足的事。

二十个春夏秋冬,二十载的风雨轮回,但她对教育事业的执着追求、对学生的发自内心的关爱,愈发变得坚定,变得令人叹服。

作者:特约记者 王德国 薛森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