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才培养

合作社学院江文斌:将立德树人贯穿始终

时间:2016-07-28 来源:教务处

7月26日,在青岛农业大学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动员会上,教师代表、合作社学院江文斌老师介绍了自己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工作体会。

江文斌是一名专业教师,又是一名专职辅导员,在承担教学工作的同时,还承担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工作。结合自身实践,江文斌认为要解决“教什么,怎么教”和“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需要实现四个不分离,即教与管不分离,教与学不分离,学与用不分离,管与放不分离。

第一,教与管不分离。具体指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协助辅导员做好日常管理工作,即维护课堂秩序、控好学生出勤率等。辅导员在做好学生日常事务管理的同时,也需要根据学院的实际情况做好学生的教育与引导,协助专业教师做好教学工作。江文斌在课堂上可以根据学生的出勤率、互动性、参与性等来了解一个班级的学风、班风,从而为日常管理工作提供有利的支持,也可以在日常管理中发现学生的学习动态、学习需求,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江文斌老师课堂出勤率基本上维持在99%以上,即使有未到的,也能第一时间了解学生缺勤的原因。

第二,教与学不分离。首先,要利用好校内和校外两个场所去丰富自己的知识,丰富学生的知识,教学生的同时向学生学习,实现自身和学生的共同进步。其次,要利用好三个时间。课上时间,在自己的课堂上,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去教育、引导学生;课下时间,和更多的学生交流沟通,也有更多的时间指导学生;课外时间,在寒暑假带队去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在生活点滴的行为中影响和教育学生,更能将课堂学习延伸到田间地头,使教与学的内容得到深化。利用好两个场所和三个时间,可以使教与学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将知识的学习贯穿始终。

第三,学与用不分离。对于学生而言,社会实践是学生践行所学的主要机会和途径。对于教师而言,社会实践是搜集科研数据的主要方法和方式。社会实践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学与用的最好结合,也是立德树人贯穿始终的重要环节。今年暑假江文斌带领学院国家级社会实践团队——赴滕州市新农村建设服务团在滕州市龙阳镇河北李庄村开展以精准扶贫为主线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本次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将市场调查与预测、区域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合作社组织学等相关学科的所学与社会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达到了学为所用的目的;老师也通过社会实践为相关课题获得一手的调研数据,为以后上课积累了丰富的素材。

第四,管与放不分离。不管是在教学环节还是在日常管理环节,江文斌都鼓励学生放手去做,去创新;也注重把创新型自主学习和课外科技实践结合起来,推动学生广泛参加社会调查、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和创新创业等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管是立德的重要保障,放是树人的重要途径,管放不分离才能将立德树人贯穿起来。江文斌鼓励和指导学生参与各类创新性比赛项目,并取得不错的成绩;作为主要负责人,积极策划、组织青岛农业大学首届立山杯“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支持和引导学生创新发展。

两年来,江文斌迎接过新生和学生们同吃同住过,也和学生们同行同玩过,更和学生们同乐同笑过。将教与学,教与管,学与用,管与放渗透到和学生相处的每一分钟,延伸到和学生共做的每一件事。两年来,江文斌参与很多,付出很多,但收获更多,成长更多。现在,江文斌是一个学生愿意与之相处的老师,一个学生愿意与之交流的老师,一个学生愿意与之为友的老师。江文斌希望以后会有更多的青年教师参与到辅导员队伍中来,不忘立德树人的初心,方得教育始终。

作者:江文斌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