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6-07-28
7月26日,在青岛农业大学第九次教学工作会议暨迎接山东省本科教学审核评估动员会上,校党委书记李宝笃做动员讲话,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团结一心、凝心聚力,发扬我校优良传统,发扬“学校发展,我在其中”的主人翁精神,在追求高水平大学的道路上,取得更大更辉煌的成绩。
李宝笃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希望和要求。
一、坚定目标,努力前行
一是坚持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大学目标定位。学校在“十一五”规划中,提出了“三个十年”的三步走战略,即:到2010年,实现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多学科协调发展、在国内有较大影响的教学型大学的奋斗目标,并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奠定较为坚实的基础;到2020年,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的教学研究型大学,初步建成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专业构架,奠定综合性大学的办学基础;再经过10年左右的努力,全面提高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全面实现建设高水平综合大学的目标。
2001年到2010年的十年,主要是“打基础、建框架”的发展阶段,我们主要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建设了全新的青岛校区,实现了办学地点的搬迁;完成了多科性大学的学科专业框架,本科专业从1999年的16个发展到现在77个。农科水平提升的同时,工、理、经、管、文、艺等学科都有了长足的发展,优势学科得到巩固,新兴学科得到发展,基本形成了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结构;2010年到2020年,主要是“建机制,增活力”的发展阶段,就是在继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的同时,努力建起现代大学的体制机制,在理念、制度、文化的建设方面达到国内高校先进水平。十二五期间,我们在这方面付出了积极的努力,也取得了较丰硕的成果。十三五期间,体制机制建设将成为引领学校发展的最大动力。
二是坚持应用型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要坚定“培养价值追求高尚、专业精神执着、作风严谨扎实、富有创新创业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的目标。应用型只是我们的基本定位,在办学实践中,还要为学生的学术发展、创新发展、创业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和实现途径。在办学层次定位上,坚持稳定本科教育规模,积极发展硕士研究生教育,全力争取获得博士学位授权资格,努力提高研究生占在校生总人数的比例,力争形成本、硕、博层次齐全,结构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是与目标定位相适应,在科学研究上,坚持社会需求导向,关注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以应用技术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着力解决社会生产实践中的关键、重大、综合性攻关课题,努力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在社会服务上,坚持 “立足山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始终以服务“三农”为己任,致力于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高水平人才,提供高水平科技支持和服务,成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支撑力量。
以上是我校在长期办学过程中始终坚持的目标与定位,符合“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的要求,符合学校办学实际,是学校开展教学、科研、社会服务、文化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思想基础,也是建设有特色、高水平大学的基础,必须始终坚定不移坚持好。
二、坚持和落实好先进的办学理念
一是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学科建设是大学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的基础。这一理念的本质是使大学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建立在高的学术水平之上。一所受人尊重的大学,一定是一所学术水平高的大学。高水平的人才培养需要高水平的学科基础。因此,努力提高学术水平是我们始终坚定不移的发展目标。
二是坚持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人才培养是大学的第一职能,处于大学的核心地位。教学工作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处于学校工作的中心地位。必须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和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围绕这个中心,来配置资源,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精力,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是坚持人才兴校。教师是办学的主体。要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作为基本办学理念,通过各种途径提高师德水平、学术水平、教学水平。要把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工作重点,始终坚持不懈地抓下去,努力培养一批科技创新的尖兵、教书育人典范、服务社会的骨干。
四是坚持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要把培养好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办学的最高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将育人意识融入到教学、管理、服务之中,全面提高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能力与水平,形成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格局,努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三、立足体制机制建设,激发人才培养活力
一是十三五期间,努力建设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符合国情、省情、校情的现代大学办学制度。人才培养体制机制,是大学制度建设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也是大学体制机制设计的核心机制。要以迎接审核评估为契机,在进一步梳理和总结以往教学工作经验,特别是进行名校建设以来的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质量保障体系,提高质量保障的有效度。
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最终要体现到学生培养的质量上,这中间需要许多相互衔接的环节,构成一个有机的链条,形成一个人才培养的系统。这个系统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有效的教学管理来实现。任何一个环节的脱节或者不到位都会导致目标设计的落空。
在教学管理中,专业、学生、教师、实验室等教学要素都在学院,学院是主体。教学管理机制设计的关键,要发挥好学院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作用。
二是要设计好协同育人机制。协同育人包括校内与校外的协同,包括校内教学系统、管理系统、服务系统的协同,还包括学院、学科专业之间的协同。要树立争取资源的意识,提高争取资源的能力。大学所有的教职员工都是教育工作者,都承担着育人的职责,都要树立育人意识,并融入到本职工作中。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加强部门单位工作目标的协同。各部门、各单位不能各唱各的调,而应是大合唱,不同声部共同唱出最美的声音,达到最强的效果。各学院、各学科要打破壁垒,实现跨专业、跨学科培养,充分搞好第二专业、第二学位和跨专业符合培养。
四、结合“两学一做”和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强化主体责任
一是各级领导要切实负起责任。各部门、各学院(部)主要负责人是本单位开展审核评估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单位评建工作统筹和推进。各学院党政领导要密切配合,统筹工作安排,党政齐抓共管。
二是要发挥好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支部要结合审核评估任务,组织党员发挥严谨细致、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和无私奉献的精神,在评建工作中创先争优,当好表率。
三是要严格工作纪律,加强督查督导,严肃问责。要以严格的工作纪律,保障评建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要认真总结开展巡视整改工作的经验,建立详细的工作台账,明确工作任务、责任领导、责任人、完成时限,确保每一项工作都有人抓、有人管。学校将加大督查力度,根据评估时间表,不定期对各单位工作进度、工作质量进行检查督导,对于工作不认真、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效率低下、延误工作、消极应对的,进行严肃的责任追究。要将评建工作情况列入干部任职考核的内容,作为干部调整、提拔的重要参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