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才培养

资环学院:学风建设需要学院和学生一起努力

时间:2007-12-02 来源:校报

    每年的10月份~11月份是资源与环境学院的学风建设活动月,期间学院都会采取一些有益有趣的手段和措施重点强化学风,今年也不例外。

   浓厚的学风氛围中,大一新生张庆锐有感而发:“学院在我们刚入学的时候就请优秀的高年级同学做学习经验交流会,还督促我们成立了班级互助小组,实行早读制度。虽然才开学,很多事情还没进入正轨,但大家都开始形成了好好学习的想法。” 

学习


  

    而作为学院前任学生会主席的王慧勇就更有感触了:“学院的学风建设有传统、资源和环境上的优势。以形式多样的活动促使同学们形成主动参与、主动学习的思想。老师在严格管理的硬制度下,还坚持自己的‘软制度’:课上认真授课,及时解疑答惑;课下深入学生宿舍,及时了解并帮助解决同学们的各种问题,使师生之间建立了良好的关系。学生会在做好纽带作用、模范带头作用之外,秉持‘学风为主、其他方面不放松’的观念,注重同学们综合素质的培养。”

    党总支书记郭德明评价自己学院的学风显然更为理性和客观,他说:“资环学院是05年才独立出来的新学院,在学风建设方面有优势也有劣势。优势是学院的学风背景类似于一张白纸,怎么样引导,学生便怎么样跟随,易于管理;劣势则是无积累、无基础,不像一些老学院那样有深厚的传统,因此新生易受高中沉闷学风和不良外在环境的影响。”

    在这种分析思考下,学院在开学之初便把新生入学第一课——爱国教育细化开来,分为爱家、爱国两个方面。强调学生只有爱自己、爱家人、爱班级、爱学校,才会有爱学习的意识。让大家知道只有搞好专业,打下坚实的基础,成为有用的人,才有资本谈论爱国家。随后,学院便趁热打铁落实班委联系同学、早读辅导、党员联系班级三项学风建设制度,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具体来说,有如下四个方面:

    一.入学教育,引领学风建设。新生军训结束后,及时开展学习经验交流会、专业报告会等活动。注重优秀学生的榜样示范作用,以典型模范引领学风,使新生树立起自己的或大或小的理想。

    二.明确目标,付出努力。斯坦福大学在同时代毕业生中跟踪调查,得出过以下结论:长期处于社会底层的人,多是无任何目标的人,比例占60%;而社会中的精英,多是有明确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的人,占3%。资环学院用优秀学生典范激发同学们的进取心,使之确立符合实际的目标,规划好自己的大学生涯。还要求学生结合四年的大学生活,分析每年相对应的阶段目标。谈到这里,郭德明说:“当你想做一件事想疯了的时候,这件事就一定能成功。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学生才会有动力。否则只会浑浑噩噩地混过四年。”

    针对四年的阶段目标,学院还制定了“分年级有重点抓学风”的措施。分别是:一年级,在帮助学生树立目标外,通过学风检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开展学习帮扶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挖掘学生潜力,使之打好基础;二年级,将英语学习与就业、考研联系起来,引导学生形成重视英语的思想,并鼓励参加实践活动,提高综合素质;三年级,开展科研训练,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和团队合作的精神,另外还安排就业、考研等报告会;四年级,督促毕业生做好毕业准备,为考研生提供良好的备考环境,积极拓宽就业渠道,组织招聘会,开展“毕业感悟”活动,让毕业生为学弟学妹留下经验之谈,为自己的大学划上圆满的句号。

    三.老师引导,良师益友。老师是保证学风建设的重要方面。资环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师优秀,有20名博士、16名硕士。课堂上,老师在学习上给予学生正确的指导;课堂外,老师给同学们留下联系方式,告诉同学们有困难就可以找他们帮忙。遇到事情和学生讲道理,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说到学生的心坎儿里。不少同学都和老师建立了亦师亦友的关系。

    四.严格管理,学逸结合。学风建设需要一定的外力推动,学院的领导、老师及学工办就义不容辞地成为了推动人。学院在制度建设上做文章,避免处理问题时前后不一致。还细化了积分条例,增加学习积分的比重。当然还有严明的奖惩制度,取得了考试中无人作弊的良好效果。 

    “但是学习不能硬逼,也不能死学,要玩学适当结合,会学更会玩。”郭德明以此强调对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视。学院鼓励学生在周末积极参加课余活动,“我经常告诉学生要多参与活动,舞会上跳舞的时候要叫上我嘛!”他笑道。

   郭德明最后总结说:“学风建设不是一朝一夕而成的,需要慢慢积累。我们学院在过去两年里有一定收获,但与其他老学院相比还有一定差距。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领导重视,到老师以身作则,再到学工办的落实与辅导,最后到学生本身的理解与坚持,从而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学风的建设,就是学院和学生一起努力!” 

作者:邢鹏 刘琳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