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由山东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组,对青岛农业大学姜卓俊教授承担完成的“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示范与推广”进行了验收。
“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是姜卓俊教授为核心专家团队于2012年完成和通过鉴定达国际先进水平的科研成果,2013年列为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该成果在国内首先实现了普通短日照草莓品种在九、十月份生产收获的“秋草莓”,对高温期草莓生产和断档期市场供应,实现周年上市,具有重要意义,是最新的草莓栽培模式。
经过两年多的实施,项目示范推广了“营养钵子苗就地入钵”与“低温短日照处理”相结合的育苗新方法以及花芽分化镜检技术,实行了“早育苗、早分化、早定植、早上市”技术技术措施。进一步完善和规范了草莓超早熟栽培模式,并制定出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规程;建立起工厂化草莓育苗基地3个,实行社会化种苗服务,解决自繁自育的落后育苗方式和断档期草莓供应问题,实现周年上市,创立草莓周年生产的示范区8个,核心示范园区成果转化面积达310亩,辐射推广2280亩;生产出符合GB/Z 26575-2011标准的草莓,在省内外举办学习班67期,技术指导8271人次,运用其技术原理实行了多种形式的育苗方法和超早熟栽培,实现了超早熟草莓栽培大面积的应用;可在11月份以前大批量供应上市,比现有生产技术提早2个月成熟,亩产达4225kg,比现有技术增产53%,亩经济效益达18万元,增加经济效益5170万元,2014年获青岛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专家组听取了项目组的汇报,审阅了相关资料,经质询答疑,专家评议认为,该项目提供的技术资料齐全,数据翔实可靠,管理规范,专项资金使用符合相关规定,完成了合同书规定的各项任务指标,并对该项目的科技创新、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给予高度评价,一致同意通过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