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人民网:青岛农大大学生调研山东海洋技术人才需求状况

时间:2014-08-15 来源:人民网

人民网青岛8月15日电 深入水产养殖企业一线,调研山东省海洋技术人才需求,今年暑期社会实践,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调研山东”社会调查团队的大学生们可谓过得充实又有意义。在学院七名专家教授的指导下,他们发挥自身的专业特长,分别走进潍坊、东营、滨州、德州、聊城、济南等地,对各地水产养殖企业的养殖种类、规模和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并重点对海洋技术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他们用自己的辛勤与汗水,收获了水产养殖企业发展及海洋技术人才需求状况的第一手资料。

蓝色国土是聚宝盆,是陆地资源的接续地,开发潜力无限巨大。2011年,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而培育现代海洋产业体系是打造半岛蓝色经济区的核心任务。在产业发展上,海洋经济一、二、三产业都要搞。海洋第一产业要重点发展现代水产养殖业、渔业增殖业、现代远洋渔业和滨海特色农业。目前山东省已建成国家级和省级健康养殖示范区 169处,标准化、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达到26.5万公顷。全省规模以上水产企业发展到610多家,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发展到82家。

如此大的养殖规模,如此多的水产养殖企业,对于海洋技术人才的需求是怎样的呢?带着这一调研主题,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调研山东”社会调查团队的大学生们,在潍坊,东营垦利、利津,滨州三河湖镇、德州禹城、聊城大唐以及济南等地的苗种公司、养殖基地,开展了细致地调研活动。他们走进当地的政府职能部门、水产苗种公司、海水养殖实训基地、科研推广中心、观赏鱼养殖基地,与相关部门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技术骨干、养殖户等进行了全面细致地交流,通过他们的所思、所想、所感和所需,深入了解水产养殖企业发展和海洋技术人才需求状况,并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对相关信息进行了全面细致的搜集。

调查了解到,许多地区和水产养殖企业在名特优鱼类的种苗繁育及养殖、对虾种苗繁育及养殖、海水鱼类病害防治、扇贝养殖及育种技术、休闲渔业开发利用等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掌握关键技术的人才作为支撑,许多企业对于既具有理论知识又具有专业技术的海洋技术应用人才的需求量也在逐年增多。但是,目前在人才招募过程中,仍存在普通理论型人员多,实用型海洋技术人才不足的现象,而且许多高学历的人才宁愿呆在大城市的科技院所里埋头搞研究,也不愿意到有人才需求的涉海企业里,把海洋专业知识直接转化成生产力。涉海人才的缺口,导致了许多企业的技术水平较低,加之大部分企业还受到地域、交通和通讯的限制,无法吸引高学历人才,形成恶性循环。

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周顺教授针对此次调查提出,要满足蓝色经济区建设的人才要求,就必须大力发展实用型海洋技术人才培养和教育。作为高校要围绕海洋产业发展需求,将学科专业建设与蓝色经济战略密切结合,调整涉海专业设置,不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从思想上牢固树立奉献意识培养担当精神,要能扎根水产行业,踏踏实实服务相关产业,能够将所学专业转转化一项终生追求的事业;要研究专业设置,形成更加清晰的实用性海洋技术人才培养目标,开设与海洋经济有关的专业门类,培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综合性应用人才,为蓝色经济区建设输送高素质人力资源,以形成集群效应和强有力的科研、人才资源保障。

周顺表示,通过此次暑期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不仅让同学们亲身感受到所学专业,相关行业、产业的发展情况,而且让更多同学在调研中,明确了自身的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定位,增强了学习动力。同学们的调研结果,对学院应用型海洋专业技术人才培养、学科专业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在调研企业的水产养殖产业园区和养殖场时,随队的专家教授们针对企业的技术人员及养殖户提出的,养殖过程中发现的许多问题进行了一一讲解和现场指导;在调研锦鲤养殖厂时,学院水族科学与技术专业负责人,针对繁育技术、养殖条件、良种选择等方面与技术人员进行了交流。所到之处,专家教授们分别结合所学专业,为随队同学进行讲解,答疑解惑,开拓视野,增长见识。

为更好的发挥科技人才优势,推动地方水产养殖行业和休闲渔业健康发展,广泛建立学院与企业的联合,增强院企协同创新,最大限度地实现产、学、研结合,强化学生生产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调研过程中,海洋学院分别与潍坊龙威集团、滨州市滨城区三河湖镇镇政府、济南鲁泉锦鲤养殖场建立了教学与科研基地,在龙威集团成立了专家工作站。(刘颖婕 刘晓华 李冰)

作者:刘颖婕 刘晓华 李冰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