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版女性新势力
山东“两会”即将召开,那些美丽的面孔又将闪烁。山东的女性在这个时代毫不逊色,她们搏杀商场,她们妩媚时尚,她们走在科技的尖端,不仅仅是风景,她们更是风景的缔造者。
科技
董雅娟:幸福的“克隆牛妈妈”
联系董教授时,她刚从美国回来,一下飞机,过一会儿,还有一个学术报告等着她。
实验室不相信浪漫,21年前董雅娟与丈夫柏学进一起来到黑龙江畜牧研究所,开始了一生为之努力的胚胎移植研究工作。2000年,作为高级人才两人双双被招聘到当时的莱阳农学院。2001年11月3日,在他们二人的主持研究下,我国首例健康成活的体细胞克隆牛“康康”降生。2003年10月又主持完成我国首例和第二例体细胞克隆牛自繁殖后代。
很多走产学研相结合道路的,都是把技术卖给公司。但我们这个是技术性的,必须自己操作。所以我要建立成果转换基地,把自己的研究成果转换成实际生产力。”2004年,带着这个目的,她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来到淄博市高清县。早在几年前,她就因为突出贡献得到了一辆帕萨特轿车和350平方米别墅的科研奖励,扔下这些令人羡慕的东西到僻远的农村搞科研推广,许多人不理解。
当地政府十分欢迎,但百姓却像看待怪物一样坚决拒绝了他们。一个村一个村地去说服,一个村一个村地碰冷钉子。董雅娟坐不住了,她给人家讲自己是怎样做科研的,为什么要来这儿建基地,想怎样通过科技帮助村民脱贫。说到动情处,董雅娟有些委屈地掉下泪,在场的很多人也跟着哭了。第二天,村里的喇叭就广播上了。他们给农户饲养的瘦弱的老黄牛做胚胎移植,进行品种改良,第二年产下的小牛全部以2000元的高价回收。而在市场上,小公牛是不值钱的。尝到甜头的农户们开始相信她,慢慢地就跟农户建立起了感情。村里有位七十多岁的老大娘,总拿他们当自己的孩子看待,逢年过节就给她送水饺。
董雅娟说,“虽然农户家卫生条件还很差,但是我们在他们家里吃饭喝水,从来没有嫌弃过。”
她白天忙工作,晚上就晚睡一会儿,看书学习,科学的严谨让她始终不敢松懈。跟先生在一起时,三句话不离老本行;不在一起,打电话也向各自汇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