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青农大学生赴山东17市宣传环保
城阳区环保局亲自指导,20多位队员进行了20多天社会实践
7月20日~8月10日,青岛农业大学“绿之益”青春垄上行社会实践分队20多位实践队员奔赴山东省17个市的23个区,进行了为期20多天的社会实践。据悉,城阳区环保局对青岛农业大学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进行相关指导,学校老师对实践队员的宣讲内容进行了培训并科学合理地制作了调查问卷。实践期间,学生们为广大居民宣讲普及环保知识并带头清理田间的垃圾,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500余份,受益群众总计达到6000余人。
前期调研,确定环保主题
据介绍,7月初实践队便确立了实践主题、内容以及目标,并着手准备。“为了使此次实践更加有意义,我们特意联系老师帮忙制作了科学合理的调查问卷。学校也联系了城阳区环保局对社会实践进行了指导,并结合环保部7月20日在官网发布的《环境保护公众参与办法》扩展了社会实践的内容。”队长谢少聪说。
“近几年,城阳农业快速发展,农药为优质农作物的培育起了很大作用,但农药的废弃、滥用也造成了很多环境问题。我们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并结合专业知识,确立了第一阶段的主题—— 宣传环保知识,减少农药对环境的危害。”谢少聪说明了实践的主要内容:清理田间的农药废弃物垃圾以及生活垃圾,在周边村庄宣讲环保知识和发放问卷进行调查等,并要求队员在第一阶段后能够总结经验,为第二阶段的活动打下基础。
清理垃圾,开展环保行动
社会实践队一行20多人于7月20日正式开始“下乡”之旅,他们围绕城阳区周边的店子村、圈子村、宫家村以及其附近的无公害葡萄园等展开了实践活动,这是此次实践活动的第一阶段,历时8天,共发放调查问卷500余份,清理农田30多亩,受益群众1000余人。
真正开始实践时,队员们才了解其不易之处。实践正值夏季,高温、蚊虫、田地毫无阴凉之处等让队员们连连叫苦;许多垃圾都被野草掩盖,在清理的过程中经常被划伤。在问卷调查的过程中,有的村民因不了解实践活动而不配合。“我们不怕热,也不怕苦,但是有的村民不配合让我们的心里很不是滋味。”队员李鸿鑫在实践之初说。
经历了挫折之后,队员们并没有气馁,积极总结经验教训,队长谢少聪请教有经验的老师,再次召开培训会,给队员进行培训,强调了安全问题和礼貌问题等。
第一阶段后期的社会实践在总结经验之后开展得十分顺利。村民们真诚地与队员交谈,一位大爷还专门送来了水给队员们解渴,“这些孩子们做的是好事,应该支持啊!”
实地调查,环保态度积极
实践的第二阶段,采取了“分散调查,统一分析”的模式展开。8月1日,队员们在淄博、潍坊、东营、济南、威海等17个市有代表性的地区陆续展开实践。
受访者年龄大致在30~55岁,即中年人占主导地位,其中男性占56%,女性44%,文化程度大多在初中和高中阶段;居民关注环境污染的人数占了90%,居民对环境保护和生态污染方面关注较多;对于平常节约用水用电方面的措施,接近78%的居民会有此措施,节约用电用水已经成为常态。在社区环保方面和环境保护宣传方面,社区进行环保讲座等比较少,60%的人都是在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进行环保教育。对政府和企业进行民意调查显示,75%的居民对政府持支持态度。
谢少聪告诉记者:“有的人对环境保护毫不在意,但所幸大多数人对环境保护持积极态度。几乎所有调查对象都对今后的环境好转充满了信心,并表示愿意向周围的人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为环境保护出一份力。”
据介绍,实践中一位市民表示,政府多重视一下环境,对企业和工厂重点关注,在必要时可以采取强制措施。虽然现在环境情况还不是很好,但相信以后环境会越来越好。
持续关注,开展更多活动
“我们的社会实践只有22天,可能不会产生多大的效果,但是我们相信,我们能够通过努力,让更多的人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副队长韩欣颐说。
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8月10日正式结束,后期将会通过专业的数据分析软件对问卷进行分析,形成调查报告。实践队也将联系相关的调查部门,通过调查报告为环保建言献策。
“我知道我们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但我们不会放弃,后期还会继续关注,开展更多志愿服务环保行动。”队员牛浩然说。
据了解,暑期实践活动结束后,实践队将利用课余时间继续开展有关于环保的志愿服务活动,在寒暑假继续深入做多方位的调查。“在组建队伍时,我们考虑到后续活动的开展问题,所以我们的队员由不同年级的同学组成,我们希望能一级一级地传承下去,让环保蔚然成风。”谢少聪说。
文/图 记者 栾英杰 通讯员 崔良
(半岛都市报 2015.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