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青春胜过骄阳。7月30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郭送志愿服务队来到济南市槐荫区兴福街道办事处文化站进行支教活动,他们将在接下来的两周为附近的中小学学生提供课外学习机会,为他们打造不一样的英语课堂和课余活动。
欲善其事,先利其器
积分榜、名牌号、字母表、彩色卡片、彩笔、小游戏…7月30日,刚刚到达支教地点的志愿者们稍作休整后,便开始了教学准备工作。台上十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学也是如此。志愿者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利用新鲜有趣的小游戏、具有挑战性的奖励机制、内容详实的PPT、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良好的师生互动,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其提供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展现不一样的学习方法。同时,队员们积极和槐荫区“心心向融”项目组工作人员沟通交流,力争做出最好的服务。
寓学于乐,教学相长
支教的第一节课便是英语课堂。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寓教于乐。课堂上,面对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现象,小老师们打破传统课堂上的英语教学模式,创新性将英语学习与游戏结合起来,通过“击鼓传花”、“萝卜蹲”、“你比我猜”、“谁是卧底”等游戏,让学生们逐渐找到学习英语的乐趣,慢慢培养其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课上不仅传授书本知识,而且通过教唱英文歌、观看经典英文电影、英语演讲及配音大赛等方式,提高孩子们的英语运用能力和综合素质。小老师们在课上以橡皮、贴画、彩笔等作为奖品奖励给听课认真、积极回答问题的孩子,不断鼓励孩子们克服紧张情绪,张开嘴说英语。欢声笑语成了英语课堂的标志,让孩子们爱上了上课这件“头疼事儿”。
志愿者付琳琳说:“来支教之前,我心中的好老师就是能够传道、授业、解惑之人;但真正实践过后,我才发觉,一名优秀的老师是能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增其兴趣,改其方法,让他们在快乐中学习。这是我从支教中得到的一笔宝贵财富。”
温故知新,答疑解惑
“郭送志愿服务队和我们社区困难家庭孩子结成对子,针对作业中的热点难点进行解答辅导,帮助其更高效地完成暑期作业。”济南市槐荫区兴福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工作人员说。
课业辅导过程中,志愿者和孩子们坐在一起,根据孩子的需要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生物、物理、化学等功课。为不让孩子们在学习上对志愿者形成过多依赖性,对于难点问题,志愿者们采用启迪性教学,在一问一答中培养孩子主动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塑造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生家长纷纷表示,此次活动一方面提高了孩子的英语口语,另一方面帮助孩子在各科知识点上查漏补缺,减轻了自己的负担。“感觉真像广告里说的那样,‘爸爸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的学习了’”,一名学生家长笑言。
课余时间,郭送志愿服务队带领济南市槐荫区的孩子们来到了章丘龙山博物馆和张国庆黑陶工艺制作基地。
龙山博物馆原名城子崖遗址博物馆,是山东首座史前遗址博物馆,而城子崖遗址是中国文化最早的发现地与定居地。在博物馆徐霞老师的解说下,志愿者和孩子们见识了200多个造型各异的陶器,对源远流长的龙山文化有了深刻了解。
在黑陶工艺制作基地,张国庆大师向志愿者和孩子们透露了他的 “黑陶情结”:让自己的黑陶作品走向世界,把龙山文化发扬光大。他钻研黑陶工艺二十余年,成功恢复了传统拉坯成型制作蛋壳陶的工艺技术,“黑如漆、明如镜、薄如纸、硬如瓷”的蛋壳陶胎薄如纸,让志愿者和孩子们大为惊叹。
民间艺术和传统文化经历了岁月的考验和磨练,留下来很多精华,闪耀着民族智慧与民族精神的灿烂光芒。志愿者张顺鑫说:“不管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还是一名支教老师,我都有义务为民间艺术的传承和传统文化的弘扬出一份力,让更多的孩子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分享中华文化的智慧。”
8月7日是济南市槐荫区一年一度的“槐荫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日。借此契机,郭送志愿服务队为这里的邻里街坊们献上了自己的节目——手语表演《感恩的心》,以感谢邻里百姓对服务队的支持和帮助,号召更多的人满怀感恩之心,奉献一己之力,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
从学生到支教老师,从支教老师再到登台表演,志愿者们直面挑战,以自己最大努力实现三种角色的“无缝衔接”。虽然准备时间只有两天,但他们抓紧每分每秒一起排练,力争在台上为大家带来最棒的表演。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最大的回报。整齐的手语动作,默契的配合,他们始终面带微笑,从容镇定,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活动结束后,观众们纷纷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
广场舞《亲蜜爱人》的表演者徐阿姨说:“只有两天的准备时间,但他们的表演非常好。感谢这些志愿者千里迢迢来到我们社区,为我们的孩子们带来优质辅导和精彩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