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齐鲁晚报:风华不畏骄阳 青年人在行动

时间:2015-08-18 来源:齐鲁晚报

骄阳似火,绿树如茵的夏天,每一丝空气都充满了青春的味道,令人翘首以盼的暑假也如约而至。有一群人却不怕炎热,不怕辛劳,走出庇荫,用自己的方式让这个暑假拥有了别样风情。7月23日至8月14日,青岛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三支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济南槐荫区、日照东港区、青岛城阳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

学以致用的调研活动

7月23日至25日,面对如何学精、学专、学以致用的难题,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赴日照开展了为期三天的英语调研活动。

实践小分队向市民们分发了调查问卷,“羞涩”的成员们一改往日“内敛”形象,抱着“不可放过一个”的“雄心壮志”完成了任务。据170份问卷显示,大多数孩子缺乏英语学习兴趣,家长也无法给予合理指导,无法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能力应该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辅之优良的外部学习环境,包括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在美丽的日照海边,小分队采访了来自北京师范大学的两位波兰留学生BartłomiejKrysztofiak和AnetaKosinsk。成员们开启了“话唠模式”,与外国友人相聊甚欢。交谈中,外国友人认为,在中国,英语专业学生就业还是有很大优势,在打好基础的前提下,要具备敢闯敢试的精神,去探索更具有挑战性的领域,这才是最重要的。

欢声笑语的社区英语角

7月24日至8月2日,郭送志愿服务队赴青岛城阳社区中心开展了为期十天的 “社区英语我行动”活动。

此次活动的口号是“No Dumb English”。面对普遍存在的“哑巴英语”问题,成员们希望能帮助孩子们走出英语学习误区,转变其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数,而是为了能力。因此,口语练习成为社区英语角最大特色,以提供孩子们语言应用能力。

课下,志愿者向孩子们普及了各类自然灾害发生时的应急措施和逃生方法,在游戏中,更是与孩子们建立起了“革命般的友情”。志愿者王晓娟说:“孩子们的笑脸,是对我们志愿者最大的信任。有时候他们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就让我们觉得,我们付出这么多都是值得的!”

支教活动让志愿者们不仅体会到了为人师的不易,而且收获了育人的神圣感与光荣感。

寓教于乐的志愿之行

7月30日,外国语学院郭送志愿服务队来到济南市槐荫区兴福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开展了为期两个周的支教活动。

英语课堂是此次支教活动的“重头戏”。在第一天的正式授课中,“小老师”付琳琳就用活泼、幽默的自我介绍吸引了孩子们的注意,孩子们立刻安静下来,聚精会神的听着“小老师”讲课。各种各样新奇小玩意当奖励,刺激有趣的小游戏穿插其中,还有动听易学的英文歌巩固授课内容,轻松欢快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爱上了上课这件“头疼事儿”。令志愿者们最意外的是,在课堂尾声时,孩子们竟主动要求和这些“小老师们”合影,小小的举动温暖了志愿者们的心。

除了英语课堂,志愿者们还对孩子们进行了课业辅导,从小“谈假期作业变色”的“过来人”们更是将自己的学习经验毫无保留的传授给孩子们。志愿者张顺鑫说:“我们都被孩子们淳朴的笑脸、单纯的双眸所感动。与大城市相比,这里的孩子更踏实勤恳。”支教并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但在辛苦付出的同时,看到孩子们收获知识的一刻,志愿者们也甘之如饴。

课堂外,志愿者还带领孩子们来到了章丘龙山博物馆,参观了民间艺人张国庆的黑陶工艺制作基地,见识了200多个造型各异的陶器,了解了源远流长的龙山文化,感受到中华民族的灿烂文明。

8月7日济南槐荫区“槐荫之夏”广场文化活动日中,郭送志愿服务队为这里的邻里街坊们献上了自己的节目——手语表演《感恩的心》,以感谢邻里百姓对服务队的支持和帮助,号召更多的人满怀感恩之心,奉献一己之力,加入到志愿服务的队伍中来。整齐的手语动作,默契的配合,他们始终面带微笑,从容镇定,赢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活动结束后,观众们纷纷与志愿者们合影留念,并为他们千里到来为孩子们提供优质的辅导表示感谢。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