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网青岛频道讯(记者 刘艳杰) 城阳区鸿得源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是青岛曹村草莓专业合作社的试验示范基地,也是青岛农业大学产学研试验示范合作基地。园区总投资1300余万元,占地80余亩,青岛农大超早熟草莓栽培技术试验棚就位于园区内。近日,记者在这里见到了农大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姜卓俊。“往年草莓都是十月中旬上市,零售约300元一斤,今年因为其他原因能稍晚一点。”姜卓俊说。
2011年10月20日,实验棚里的第一批草莓成熟收获,标志着姜卓俊的超早熟无公害草莓栽培技术研究成功。二十年来,姜卓俊一直致力于草莓栽培技术的研发与推广,被农民兄弟亲切地称为“草莓教授”、“草莓大王”。
求索:让中国成为草莓大国
姜卓俊和草莓的缘分还要追溯到20多年前。1988年,受山东省政府派遣,姜卓俊赴日本山口县农业试验场(现日本山口农林试验中心)研修蔬菜栽培及加工贮藏。草莓研究是山口县农业试验场一个优势项目,日方指导老师山本熊慈告诉他:“中国的草莓种植目前还很落后,搞好草莓大有作为。”那里的草莓是在元旦收获上市的,而且是很大的产业,是仅次于柑橘的第二大水果,想到在国内只有在春天才偶尔能见到的草莓,对他震动很大。坚定了姜卓俊学好草莓、种好草莓的信念。
1989年,姜卓俊学成回国,开始了他的草莓事业。鉴于国内草莓品种单一、品质不佳,他把日本的“丰香”“女峰”等草莓新品种引进来,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山东及北方地区草莓早熟半早熟品种筛选、适宜定植期、保温时期、育苗方法、促进花芽分化技术等研究”;1993年研究完成“冬季无加温草莓早熟半早熟优质丰产栽培技术”,在国内首次实现草莓12月份收获上市,一举填补了我国冬季无早熟草莓生产的空白……
在姜卓俊教授的心里,一直有一个梦——让中国成为草莓大国,彻底摘掉“草莓生产落后”帽子。为了这个梦,20多年来,他一边认真搞研究,一边全力进行技术推广。从1992年起,姜卓俊开始在全国各地举办大量的不同规模、不同形式的草莓学习班、高效农业培训班、草莓科技讲座,深入草莓产区传授草莓生产技术,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区,几乎走遍了山东所有的草莓种植乡镇。
为了推动草莓生产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姜卓俊用5年多时间,进行了“草莓加工及配套栽培技术”的研究,提出一整套适于露地栽培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引进并推广了“森格纳”、“茜德拉”等加工出口草莓品种。自1995年起,他逐个乡镇奔走、亲临现场指导,促成建立了莱阳市草莓加工出口基地。目前,该基地年出口草莓达4万吨左右,占山东出口草莓的44%,占全国的33%,为地方创造经济效益11亿元以上。
耕耘:从农民中来,到农民中去
位于鸿得源园区的超早熟草莓栽培技术试验基地中,一大片草莓苗正郁郁葱葱地生长。姜卓俊蹲下身,轻轻托起一株苗,仔细端详,眼中划过一丝焦虑。“这就是上次我说的三片叶,这三片新叶出来以后,就开始显蕾了,下一步开花、挂果。根据我的判断,现在快要显蕾了,所以今天要来看看,”他对园区理事长王倩的母亲说,“有两个问题,第一严重矮化,第二叶子出现卷曲,不太正常。回头你再促进一下,有事情随时给我打电话。”为了方便农民兄弟联系,姜卓俊的电话20年来从未换过,已成为一条农民的专家热线。
陪同下乡的城阳区农业局段局长告诉记者,我们现在是农业局、农业大学、农业园区的新三农。农业局主要是为农民搭建一个平台,提供一些政策支持和服务,科技支撑就靠青岛农业大学,特别是姜教授,从新品种引进方面,到技术指导方面,为农民全方位服务。该园区的超早熟草莓十月底上市,上市早,附加值就高,带动了农民增收;这个园区是家庭农场式的,是个中心,它辐射带动了150多户农民,是个合作社,这个合作社一年的整体收入是两千多万。依靠科技的力量,园区产品先后获得了“中国农产品品牌博览会优质农产品金奖”、“青岛市名特优农产品”、“第七届中国草莓文化节暨中国精品草莓擂台赛银奖”等多项荣誉称号。
“每年7月份到11月份,我们在超市见到的草莓都是进口的,价格也贵,每斤最少也得一百元”。作为一种短日照品种,草莓断档问题一直困扰学界。 “国产草莓最早的也要在12月中旬上市,而在之前五个月的收获断档期里,所有的草莓全靠从国外进口。”姜卓俊教授告诉记者,每年草莓断档期内,居民食用加上制作蛋糕、冰淇淋等“业务用草莓”,中国光从新西兰进口草莓就达到了5000到6000吨。
从事20多年草莓研究的姜卓俊把眼光盯准了育苗,“业界有着‘苗半作’的说法,就是说草莓的高产低产、早晚成熟关键要看苗,苗好了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目前国内外有的采用冷藏抑制栽培、有的采用高山育苗、有的在冷凉地区栽培。但这些方法对自然环境都有特殊要求,都无法大范围大面积推广。 “我这个技术就没有这些限制,”可以在不同地区、不同上市时间、收获上市目标需要,进行灵活应用。按照该项技术可以实现七、八、九月收获上市。
2011年,历时6年的“超早熟草莓无公害栽培技术”研究成功,种出了我国第一亩秋草莓,成功实现草莓10月份超早熟上市,突破了自己的20年前的栽培技术,即比现有栽培技术提前两个月收获,填补了我国草莓生产技术的空白。该项技术为我国草莓栽培技术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细心的人们会发现,本来只是春天五、六月份才能吃到的草莓,如今从秋天到冬天并持续到春天,草莓收获期已经长达半年,这与栽培技术的进步密切相关。技术进步的结果促进了草莓产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观光农业的发展,每到草莓收获上市,青岛市城阳区夏庄街道办事处辖区的草莓产区都是一派甜美的收获景象——草莓大棚内,每个周末都有数万市民前往尝鲜。市民直接进大棚体验采摘乐趣,而农户则省下了采摘、运输成本,各取所需,相得益彰。
这其中,包含了“草莓教授”姜卓俊付出的多少辛勤汗水。
姜卓俊曾在村里干过生产小队长、民兵连长,地地道道的农民出身,走出村庄以后学了农。“学农就要为农民服务,不然你学这个知识就白学了,”他的言语中透着一股农民的质朴,“不要因为走得太远而忘记为什么出发。”姜卓俊说,他的梦想就在田野之间,要用自己的科研成果促进草莓事业的发展,要用自己的服务帮助农民兄弟实现致富梦,农民的需要就是我们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