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青岛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通车,青岛开启了桥隧的新时代。晚报为纪念这一历史性的时刻特推出岛城第一份3D号外珍藏版。昨天,学生、网友们得知这一消息纷纷前来参加3D号外的售卖活动。 1300个报摊和义工一小时内共售出100000份号外,其场面可以用火爆来形容。
五四广场周边 外地游客品读晚报
昨天下午,五四广场上掀起了外地游客品读晚报3D版的热潮。青岛53中、青岛实验初级中学、青大附中、市南区实验小学和合江路小学的同学们展开了义卖竞赛。 53中初一三班的王启蒙被同学们推选为 “义卖小状元”,“我手里的15份还没卖完,他就卖出去30份了,真厉害。 ”徐浩涵和张宁宇佩服地竖起了大拇指。 53中的刘向东老师不断地鼓励同学们相互交流,大显身手。
中山公园周边 千份报纸火热抢读
昨日下午,在中山公园门口,24中学的50名初一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来义卖晚报3D号外,由于天气较热,很多同学都热得汗流浃背,一些同学的衣服都湿透了。看到晚报精美的3D号外,很多市民纷纷解囊,一些市民甚至主动找到义卖晚报的同学,要求多买几份报纸。 “以前从来没见过3D报纸啊,这可是咱青岛的独一家,我要多买几份送给亲戚朋友留个纪念。 ”市民刘奉贤老人一口气买了10份晚报,准备送给亲朋好友,“这上面有很多关于大桥和隧道的介绍,比交通地图还详细,太好了。”由于晚报3D号外内容独特、美观大方,不到一个小时时间,1000份报纸就销售一空。
台东周边 黄岛义工赶来售报
昨天下午2时,青岛晨曦义工队、台东六路小学、平安路第二小学、26中的学生们在台东三路上集合,兴奋地拿着3D号外珍藏版,热情高涨地向市民宣传、售卖。由于是第一次接触3D版报纸,又是桥隧通车的纪念珍藏版,所以市民们都觉得非常新鲜非常有意义,学生们也卖得很起劲儿,争相去领报纸,报纸刚领到手里很快就被买空了,然后再回来多领几份去卖。青岛晨曦义工队韩业吉是乘坐着胶州湾隧道第一班车赶过来的,连声称赞桥隧通车实在是太便利了。义工们在售卖活动中维持秩序、配发报纸、组织学生,尽心尽力地为庆祝桥隧通车为售卖活动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
栈桥周边 游客都戴立体眼镜
青岛市实验小学三(4)班的10余名同学也在栈桥入口附近售出了100余份晚报,成绩优秀。来自市南区八大峡小学、59中的同学也参加了活动。
“这个很有纪念意义的,叔叔买一份吧! ”面对着同学们的热情和耐心讲解,许多市民和游客纷纷购买了本报号外。据来自上海的游客李萌介绍,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让她感到非常新潮,而在这个时候来到青岛旅游,更让她感到了兴奋。八大峡小学刘文、冉春、魏小川、李翠萍、李璐、戚裴六位老师为了组织同学们的售报活动,非常辛苦。
面对她们灿烂的笑容,许多市民和游客都微笑着接过了她们手中的晚报以及号外,戴上了立体眼镜。
书城周边 特别晚报非常抢手
“爷爷,我们还没开始卖呢。 ”“没事,我就在这等着你们装,装完第一份就卖给我。 ”昨日下午书城门口,来自青岛47中的55名同学们见识到了市民抢购特别版晚报的热情,最让负责售卖报纸的同学们惊喜的是,报纸还没开始售卖,就有“客户”主动上门,等到报纸卖光了,还有行人追着要。刘雅琦、姜媛媛、岳航、伍骋宇、李清韵和董俊琪几个同学还把报纸卖给了“国际友人”。
李村广场 让孩子们参加锻炼
李村路小学五年级4班和五年级6班的80多名同学,昨天早早赶到了李村步行街开始了售报准备工作,同学们都摩拳擦掌跃跃欲试。赵伟豪同学的爸爸从发行站订了250份3D版晚报分给他们三个人,三个小家伙正在热火朝天地分装报纸。 “这不放暑假了么,孩子在家闲着也没事干,我听说晚报有这样的一份3D报纸,我也想通过卖报纸这种形式锻炼锻炼孩子的沟通能力。 ”赵伟豪的爸爸赵本棣告诉记者。
城阳 3D晚报城阳卖得快
昨日,青岛农业大学校报记者团在城阳参加活动,学生记者马毓晨、徐晓明、侯月敏和孙凤飞在义卖活动中表现突出,她们认真地向路人讲解此次活动的目的和3D晚报的阅读方法,按时完成了自己的任务。
本期晚报3D号外珍藏版受到了城阳市民的一致欢迎。在青岛农业大学义卖点,不少宿舍集体前来买报纸,同学们都想一睹3D晚报的真容。“听说青岛晚报出了个3D版,我们宿舍就兴奋了,倾巢出动下来买报纸。 ”农大艺术与传媒学院10级学生蔡真真告诉记者。在大润发城阳店义卖点,100份3D报纸半小时就被抢购一空,市民刘先生一人买了4份,他说:“看了这么多年报纸,还从没见识过3D报纸,多买点回去送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