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媒体报道

学习强国:青岛农业大学: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优势 全面赋能乡村振兴

时间:2022-08-11 来源:学习强国

近3年来,青岛农业大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以实际行动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依托学校教育资源优势,实现科教、产教及校地融合的深度发展,扎实推进社会合作与服务工作开展。

加强区域研究院建设 服务国家和省市重大战略

青岛农业大学实施“六有”社会合作基地建设,系统化加强区域性研究院建设,支撑区域战略新发展。按照“统筹管理、系统整改、分类施策、逐一落实”的原则,重点部署8处研究院有针对性全面完成“示范用地、稳定经费、实验条件、专家派驻、办公场所、管理制度”六有内涵的提档升级创新工作。推进在西海岸现代农业研究院建立分布式服务站,集中调整布局,对栖霞苹果产业研究院、乡村振兴研究院(平原)、芦笋产业研究院等8家研究院聘任11名首席专家。

13年来,学校千余名师生组成的科技特派员队伍在黄河三角洲盐碱地上不断耕耘,搞科研、做服务,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量身定制综合利用技术,先后成立了39支科技特派员团队,建立了5个“田间地头”实验室,与当地政府合作共建“东营青农黄河三角洲盐碱地综合利用及生态农业研究中心”“东营青岛农大农业技术产业研究院”等研究基地,在黄河滩示范推广盐碱地改良、上农下渔、无土栽培、稻鸭共生、耐盐林果、粮油栽培等六种生产模式为主的盐碱地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近两年,学校重点推进东营研究院工作,建设了1000亩试验示范基地,规划形成“一场一园七区”布局,山东省黄河三角洲农高区重大特色载体项目落户东营研究院并取得历史性突破,创建国内首个耐盐碱作物智能精准育种技术平台,构建种质资源收集、精准育种、智能物联等模块。建立盐碱地作物种质资源圃,种植牧草、农作物、果树、花卉等16类200多个品种品系,形成盐碱地植物快速筛选、扩繁、栽培一体化技术链条。

促进成果集成落地 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青岛农业大学深入落实“破五唯”和教育改革总要求,根据“以水平定目标,以目标定绩效、以绩效促发展”的标准,通过科技成果的“亮出来、推出去”,专任教师的“请进来、走出去”做法,实现项目技术“落地成金”。学校制定《青岛农业大学学院科研目标考核管理办法》,包括基础研究、创新研究、创新质量、产业支撑、社会服务、科研组织等6项13个二级指标,进行目标考核。在服务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的食品、作物学、园艺学、草学等方面完成24项成果转化。首次获得中国专利优秀奖,获批山东省专利技术转移转化项目试点单位,创建“只跑一次”成果技术转移转化服务模式,获得山东省农业科技成果促进会“科技兴农”优秀组织实施单位,获得“科技兴农”科技成果转化优秀项目一等奖。

健全乡村振兴研究院机制 服务乡村振兴需求

为积极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青岛农业大学成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并组建“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学校整合校内外资源和研究力量,发挥学校多学科优势,全面服务于乡村振兴战略。2022年,青岛农业大学依托乡村振兴研究院成立青岛农业大学乡村振兴学院。旨在加快推进乡村振兴,探索建立乡村科技人才、乡村治理人才、服务人才的培养机制,培养更多乡村振兴亟需的人才。

学校明确目标、突出特色、开拓创新,着力打造乡村振兴理论教育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产业教育实践基地、对外交流宣传基地,把学院建在乡野、把课堂设在田间,因地制宜设计课程,培养一大批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服务乡村人才,促进人才培育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精准对接,为乡村振兴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为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学校打造科技小院模式,为农村送去人才和技术。一方面,青岛农业大学师生将科技成果加快转化为农民群众可用的技术,另一方面通过技术推广培训、科普服务活动,提升农民科学素质,为当地打造“带不走”的乡村振兴人才。高校师生与广大农民的力量汇聚,成为生生不息的乡村人才振兴源泉。

创新社会合作形式 打造科技特派员服务新模式

充分发挥学校科技与人才优势,注重运用多种形式、多样载体、多维视角全方位推进。继续深入实施“党建统领”“人才支撑”“科技帮扶”“产业助推”“特派员推广”五大行动计划,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不断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目前,青岛农业大学拥有科技特派员近500余名,为做好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了积极贡献。2021年,青岛农业大学有1名科技特派员获得全国“大美科技特派员”称号。2022年,青岛农业大学有6名教师被教育部遴选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成员,重点服务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甘肃、青海等地区乡村振兴。

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通过各类方式为民服务,通过政府搭台、农户提问,专家答题的组织模式,凝练了“234”的特色。以“民生民忧”为两个发力点,形成聚焦农民、聚焦农业、聚焦农村的“三个聚焦”,通过派专家、送技术、培训示范户、建设示范基地等“四大措施”,形成“我为群众办实事”合力和组合拳,打造了“一把剪子一棵树,一粒种子一片田,一叫就到”的青岛农业大学科技特派员模式。

相关链接:

山东学习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2452611430532622123&t=1660123566752&showmenu=false&cdn=https%3A%2F%2Fregion-shando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source=share&share_to=wx_single&item_id=12452611430532622123&ref_read_id=31589609-bba4-4540-8e10-cfd59df90664_1660187570178

青岛学习平台:https://article.xuexi.cn/articles/index.html?art_id=10135360286053949354&ref_read_id=8C4D8655-9425-4123-9CAD-EF932364A909&source=share&cdn=https%3A%2F%2Fregion-shandong-resource&study_style_id=feeds_opaque&reco_id=101d55838026c0a88411000h&share_to=wx_single&study_comment_disable=1&ptype=100&item_id=10135360286053949354&pid=61060698434203614

编辑:曲天泽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