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图说  > 青农印象

宋娇琳:支农支教 且行且成长

时间:2015-04-10

宋娇琳,动漫与传媒学院传播学1202班学生,自大一起,每年寒暑假都投身于社会实践活动,其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陵县社会实践报告》、《走进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陵县社会实践报告》、《感悟桑梓西部行》等先后获得“优秀社会实践报告”二、三、三等奖,宋娇琳本人也荣获“社会实践优秀个人”的称号。

从大一到大三,已经度过了五个寒暑假,每个假期,她都一次不落地参加了支农支教的社会实践活动。

虽然每次下乡的时间只有七天,但为了圆满完成七天的任务,宋娇琳与队友们在前期培训、调查等准备工作上花费的时间远远不止七天,再加上社会实践过后的总结整理材料所要花费的时间,一次社会实践过后,原本漫长的假期天数也所剩无几。但她毫无怨言,“支农支教,使我的青春变得色彩斑斓。”宋娇琳说。

从刚进大学时腼腆内敛的小学妹,出落成现在落落大方的学姐;结识了一帮与自己同吃一盆萝卜白菜的“兄弟姊妹” ,也因此成为至交;尝试过了横穿山东省,不同的生活环境所展现的气候差异,虽艰苦难忍却教会了自己珍惜生活的点滴;无师自通了摄像技术,虽然不敢妄想与大师相比拟但也算的上是专业……在宋娇琳的心目中,社会实践并不是浪费青春,恰恰相反,正是因为社会实践使原本未知的青春充满光彩。

“也许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但是我们有责任去关注。”这句话激励着宋娇琳在社会实践的路上从未止步前行。

在与宋娇琳的聊天中,她曾提到一个词,“大学生义务”——即在可执行的范围内为社会尽一己之力,是每个大学生应当自觉承担起来的义务。

“参加了这么多次社会实践,我个人觉得不是我们给村民或是孩子们带去了什么,而是他们带给了我们太多。”宋娇琳感叹道。

当亲眼看到八十多岁的老奶奶靠传统的手工织布机养活半身残疾的儿子,相依为命在一个家徒四壁的家里时,那个画面对心灵的冲击是日常生活中任何道听途说所远远不能达到的;当接触到上的六年级还只上过语文数学,不知道英语课、美术课、体育课都上什么内容的孩子们时,那种心情是心酸所不能形容的……“有时候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太有限了,能为他们做的也太少了。”宋娇琳会时常自责自己能为老人和孩子所做的不够多。

“青春在奉献中多彩,梦想在实践中起航。”宋娇琳依然行走在支农支教的道路上……

作者:张玮 戴梦晨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