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就像我跟朋友们说的那样,一切都是意外。来农大是意外;加入地平线是意外;做影展,拍片子,也是意外。除了珍惜每一个意外,我只能时刻准备着,因为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
“我想让大家通过我的镜头,看到他们之前从未见过的世界。”
他叫王鹏洁,生命科学学院大一学生,“因为爱,在路上”西藏教育展摄影人,本报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
文艺范儿,关于摄影和写作
一副黑框眼镜、一个大大的书包、一台从不离身的单反相机,王鹏洁身上充满着文艺气息,是同学眼中的“文艺小青年”、“低调的艺术家”。
王鹏洁的个人摄影展,展示了寒假期间“地平线公益教育”团队在西藏支教过程中经历的点点滴滴。影展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人都对镜头背后的摄影师充满了好奇。
这个寒假,王鹏洁没有回家过年,而是与“地平线”团队一起远赴西藏开展公益活动,就在这期间,他拍摄了很多撼动自己心灵、也感染了他人的照片。照片里有孤儿院里的小孩子、他们去支教的那所小学的学生,也有当地的风土人情。返校之后,他精挑细选了61张照片,包括一幅由400张5寸小照片拼接而成的巨幅海报进行展览。其中有一张大特写,一个小姑娘拿着笔,胆怯地望着镜头,透过她的眼神,大家似乎看到了那个离我们很远又很近的西藏。
除去摄影,写作也是王鹏洁释放感情的一种途径。他喜欢写剧本,高中时候还自编自导了一部MV。生活中有意义的事情,也都会被他转化为文字记录到博客中,这个习惯已经保持了三年多。不定时地在博客中写些随笔,成为他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去西藏做公益的想法开始并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几次沟通无果后,王鹏洁无奈地在博客里写下大段文字,告诉父母他只是不想活得太安逸,想出去走走。父母最终被他的文字打动,不再反对他的西藏之旅,反而给了他莫大的支持。
渐渐地,他的文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影展的成功举办,让老师们也注意到了这个有才华的小伙子,感受到了他对摄影和写作的热爱。学院党总支的初磊副书记告诉王鹏洁:“你博客里的文章我看了整整一上午,写得确实很好,有思想、有深度。”
挺得住,再累也不能丢弃梦想
王鹏洁对摄影的喜爱之情,从小学时候就培养起来了。“那时候学校举办摄影比赛,我每逢课间都拿着家里的老式相机在校园里到处拍。”王鹏洁说。
对摄影的兴趣从培养起来后,就再也没有消失过,它成了王鹏洁生活中浓墨重彩的一笔。初中时候,他开始自学照片处理软件及VB等编程软件。“每次按快门,我都把自己的‘心情’放在里面,每张照片都有特殊的意义,所以我从来不删照片,都是把自己最满意的挑出来,然后把其余的存到硬盘里。”他是感性的,所以他赋予了照片生命,他的每张照片都是活的,写着他的心情,记录着他成长的故事。
2011年,王鹏洁在艺考中拿到了包括北京电影学院等7所高校的摄影专业合格证,却因为文化课成绩的限制而止步于这些大学之门。
由于是调剂入学,王鹏洁来到生命科学学院,尽管没有机会接受专业的指导,但这丝毫没有阻碍他追梦的脚步。他在自学摄影技术的同时,还不忘把摄影与专业学习结合,他带着单反相机走进了动物解剖课堂,记录解剖过程。很难说他是不是第一个拿相机长时间记录解剖过程的人,他却很轻松地说,“这是艺术与科学的结合”。
现在,他的生活很忙碌,但王鹏洁很认真地说,“我不怕忙、不怕累,就怕在现实的击打中丢了梦想。我最终的目标是成为一个电影人。”这个想法也被他“昭告天下”,目标确立之后他把网名改成了“我要做电影人”。敢说、敢做、不服输,是他最大的特点。
当然,他也不是完全的“乐天派”,生活中难免会遇上不顺心的事。大一上学期,存有几万张照片的硬盘突然坏掉,这么多年的回忆随着硬盘的损坏消失殆尽,王鹏洁遇上了真正让自己措手不及的“意外”。他在网络空间里记录下了糟糕的心情:
“几万张照片,上百部电影,还有剧本、评论等各种文章我都没备份,这些年的心血……”“今天刚去做了硬盘检测,已经确定修不好了,数据也恢复不了。就这样,这些年所有的心血全没了,这两天让我好好静静吧,谁也别来吵我。”
“多年心血丢失的第三晚,我在准备明天的普通化学考试,在自习室待了一晚上,一点也复习不下去,心里难受。”
……
直到西藏支教的事情忙起来,他才渐渐放下这件事。但这也成了一个永远的遗憾,在他心里结成了茧。不过,他仍然说:“我还挺得住!”
梦想王国,由逐梦的信念铸就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对未来充满憧憬,也会产生各式各样的梦想,长大后,又有多少人守住了自己梦想的国度呢?王鹏洁始终走在逐梦的路上,他的梦想国,有坚强的信念做支撑。
一起赴西藏支教的陈宝非常欣赏和钦佩王鹏洁:“他对梦想的执着让我感动。一个人喜欢做一件事,一天两天可以,一两年也容易,始终坚持的就少见了。”陈宝回忆,为了方便拍照,王鹏洁去西藏时没有准备旅行箱,而是把相机、三脚架等设备和全部的衣物都塞进背包背在了肩上。“帮他背过两次,重得把我压个半死,可他一心想着拍照,这点累根本就不放在心上。他早上一睁眼就开始拍,一直拍到晚上临睡前,除非相机没电了,要不根本就停不下,就这个拍法,回来后他还嫌做影展素材不够。”
坚持写作的王鹏洁已经完成了将近10部剧本,写作水平也在不断进步中。支教回来之后,王鹏洁接到了悠易互通(北京)有限公司的电话,邀请他到北京签约。
“有段时间感觉自己写的剧本还不错,特别想把它拍成片子,可是自己实力又不够,所以在网上发布信息,寻求志同道合者。”他的剧本果真得到了公司的赏识,如今,还是大一学生的他,已经成为了签约编剧,负责为公司创作微电影剧本。
王鹏洁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努力着。“有些事,不是因为看到希望了才努力,而是因为坚持了才看到希望;有些人,不是失败久了就会成功,也不是一直领跑就一定会成功,机遇、能力、还有矢志不渝的信念都很关键。”他走在逐梦的路上,追逐着自己心里一个又一个“目的地”。
我们每一个人,何尝不需要“挎上相机去西藏”的执着与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