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学子风尚

吕爽:用‘热爱’构筑‘梦想’殿堂

时间:2015-05-07 来源:化学与药学院

《化药学院“平凡人”的“平凡事”》讲述一群平凡人将平凡的事做的不平凡的故事。吕爽,一位因好奇心而迷恋化学实验,在老师指导下自发组建团队、积极参加大学生科技实践的学生。本期“平凡”关键词:热爱,拼搏,梦想,团结

她不是学生干部,但有想法,有能力。大一时,她经常向老师请教并讨论有关实验课题的想法,进而夯实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大二上学期就走进实验室跟老师做实验,并携团队参加京博杯•第二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取得大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她就是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2012级制药工程专业的吕爽。

她努力认真,拼搏进取,2014年负责的《环氧树脂改性聚碳酸亚丙酯的研究》项目,成功申请了校级创新立项。此外,她还积极参加2014年第五届齐鲁创业计划竞赛、青岛农业大学第六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在 “科技发明制作A类(科技含量较高、制作投入较大的作品)”中表现优秀。并荣获2014年大学生英语竞赛三等奖,2013-2014年度国家励志奖学金、一等专业奖学金、“瀚生优秀特困生”企业奖学金,同时在2014-2015年度被评为省级优秀学生。

从好奇到热爱,并为‘爱’拼搏

大学是激发人潜能的阶段。当第一次走进大学实验课堂,吕爽就对化学实验产生的好奇,想去实验室探索实验真正的原理。为了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她进入了牛永盛副教授实验室,研究改性聚碳酸亚丙酯和微胶囊缓释。

“刚开始做实验时,我从实验中真实地看到各种元素发生化学反应,看到各种化学现象的产生,当时就觉得化学实验是很神奇的过程。”吕爽笑着讲,“每当做实验时,团队合作共同在实验中经过混合、萃取等各种过程生成特定的化学产物时,我就很有满足感和成就感。慢慢的,我就发现我‘爱’上了化学。”

实验课前,吕爽会对实验进行预习,透彻地了解每一步实验原理,清晰实验思路;实验课上,吕爽会严谨地对待每一步实验过程,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她会跟同学交流并且向老师请教;实验课后,她会对做过的实验进行深刻的反思,进行总结,并记录下自己从中获得经验与教训。

化学实验过程,不仅培养了吕爽在实践中研究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培养了她良好的探究能力和科学道德,例如团队精神、交流能力、独立思考、实验前沿信息的捕获能力等;还提高了她动手能力及理论联系实际的创新能力。

从实验到实践,并因‘梦’合作

2014年10月,在第二届京博杯•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上,吕爽带领的青岛农业大学化学与药学院“果之益队”与来自全国51所高校的69支队伍及俄罗斯的2支队伍同台竞技、脱颖而出,以项目报告“多功能苹果套袋薄膜的研发”为课题,取得“京博杯•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三等奖的优异成绩。

在问到吕爽从比赛中取得的最大收获时,吕爽说:“不管一个人多么有才能,但力量终究是有限的,通过本次组建团队参加比赛,我发现团队的力量真的很强大,完全是1+1>2。我们组建了一支有力的队伍,还有牛永盛老师的悉心指导和学院领导的大力支持,才能让我们的团队在大赛上脱颖而出,取得好成绩。”

在比赛的前期准备过程中,吕爽和她的团队每天清晨六点到实验室,晚十一点才回到宿舍,他们在实验室一待就是十六个小时。团体组织分工明确,都各司其职,踏实地为比赛做准备。“我们是一支有梦想的团队,我们都想将科研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并为之付诸行动。”吕爽讲道。他们因做事踏实沉稳而走到了一起,同时也因‘梦’而团结、凝聚。

最开始,吕爽和她的团队对竞赛作品申报书和方案书并不完全了解,他们在暑期用了20天的时间,自查文献,写材料,整合PPT。期间,他们经常去找老师请教,老师会耐心地根据资料指出格式规范、措辞恰当等一系列问题,通过一次次的改进实验方案,一次次的修正语言逻辑,直到参赛前一天他们仍在修改。

“我和我的新团队正在为第三届中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创新创业大赛做准备,希望经过我们的努力,会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吕爽自信地讲。

“有志者事竟成”,正是这种严谨、这种认真,这种团队凝聚力,成就了吕爽参与因大学生科技创新的梦想。

作者:文/董富原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