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赛:一种创新思维的升华
奋战:72-10=62(小时)
他们来自不同的学院,拥有共同的目标;他们相约暑假,终日和数学、计算机打交道;他们连续工作72小时,共同完成了一项大工程——他们就是在2007年全国数学建模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的数学建模组。回想起那三天的经历,一切都栩栩如生。
9月20日,数学建模组共13个小组的39名成员,在李仁杰等几位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来到宾馆,一路上,大家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还在继续地预想和猜测,虽然依据说说笑笑,但心里都不轻松。随之而来的将是72个小时通宵达旦地上网。
21日上午8点,开机,登陆,开始选题。战斗般的72小时开始了。
“三天,真的很苦。”信计05级1班的张辉回忆道,“第一天是最迷茫的,拿到题目后就开始思考如何抽象出来数学模型,整整考虑了一个上午。下午三个人就各尽所能地说出能想到的东西,激烈地讨论了一通,选择一种思路,马上开始建立一个初步的数学模型。一眨眼就凌晨两点多了,小睡了一会。”
22日,天刚蒙蒙亮,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起床了。谁心里都清楚得很,这是最关键的一天。成功还是失败,基本上就看这24小时的进展了。一天之内,各个小组先将没有考虑到的因素逐渐融入到初步的模型中,从而完善模型。随后是进行大量的数据处理和论文写作。在根本不知道的时候太阳就下山了,张辉说,“第二天的时间过得真快啊,不知不觉就到凌晨了!”在无穷无尽的数据中,突然看到时间又走过了24小时,那种心痛和紧张,39个人都感同身受。
23日,这是最后一个24小时了。以前说“一整天”,都会觉得是很漫长的时光,几乎等不到头。前两天的经历让大家深深明白,24小时其实也可以多么短暂。通过前两天的工作,模型和论文已有雏形,今天的主要任务就是进一步优化,尽一切能力使它完美。
24日早8点,点击,提交。那一刻,一切美好的构想都已经表达了出来,而一切遗憾和不足,也永远定格为遗憾。“交上题目的那一刻,有一种释然的感觉。整整三天啊,我们都尽了最大的努力。在收获奖励之前,我已经收获了经历。”信计04级的商广霞微笑地说。
三天后,评选结果揭晓。我校参赛的13个小组当中,获得了5个省级二等奖和5个参赛成功奖。还有两个小组将去济南参加答辩。
答辩结果出来了,两个小组分别获得了推荐国家二等奖和省级一等奖!
“同学,你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吗?”
今年5月份评估的时候,评估专家组组长刘贵友教授来到了理学院建模实验室。他进门就问到身边一位上机的女同学:“同学,你参加过数学建模大赛吗?”
竞赛,人们脑海里马上会浮现出在严肃安静的考场,选手冥思苦想、孤身奋战的情景。而数学建模竞赛全然不是如此。它没有固定的考场,选手们翻书查资料、上网下载、激烈争论,到处跑来跑去也没人管,俨然就像一个科研课题组在突击完成一项任务。数模竞赛是由美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在1985年发起的一项大学生竞赛活动,目的在于激励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建立数学模型 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由教育部高教司和中国工业与数学学会主办、面向全国高等院校的、每年一届的通讯竞赛。1994年在中国创办以来,呈现出迅速的发展势头,已经成为目前全国高校规模最大的课外科技活动。
可别小看了这些虚拟的模型,数学建模(mathematical modelling)是一种数学的思考方法,modelling一词在英文中有“塑造艺术”的意思,从而数学建模的创造又带有一定的艺术特点,可以说是一种创新思维的升华;另一方面,大赛需要经过72小时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也是一种智能和体能的考察。
理学院崔文善院长介绍说,我校现在还是大赛一支非常年轻的参赛队伍。2006年首次参赛,取得了省级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今年是第二年参赛,优异的成绩令人瞩目。他回忆道,大赛从组织、辅导、参赛,都是学院李仁杰老师带头操办起来的。李仁杰博士进校之初就向学院承诺,数学建模实验室建起来以后,他用两到三年的时间带出一支国家队。今天,李老师如期实现了他的承诺。捷报传来,教务处杨同毅处长高兴地对崔院长说:“这么少的投资,取得这么大的成绩,获得这么好的效果,真是没有想到!”
今年的暑假,39位选手和他们的指导老师只休息了三天。当我们暑假坐在电视机前欣赏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时,信计05级1班的冯金枝说:“在那漫长的一个月里,听课、复习是我们生活的全部,原本要用一个学期才能完成的课程,我们却只有两天的学习时间。”
李仁杰老师说,“数模竞赛的题目由工程技术、经济管理、社会生活等领域中的实际问题简化加工而成,没有事先设定的标准答案,但留有充分余地供参赛者发挥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另一位指导老师吴自库告诉记者,赛题的设置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挑战性。如,2003年的“SARS的传播”、“露天矿生产的车辆安排”、 “抢渡长江”;2004年的“奥运会临时超市网点设计”、“电力市场的输电阻塞管理”——每一道题都紧扣当前社会热点,很有时代意义。
采访结束时,几位指导老师们谈到,希望同学们关注明年春天学校的初选,积极报名参赛。正如电信05级2班袁合同学所说:“数学建模大赛并不像想象得那么难,机会就掌握在自己手中,能抓住这样的机会锻炼自己,既使没有获得好的结果,也能增长你的人生经历,让大学生活少点遗憾,多点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