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科技处对我校2005年学术活动月暨博士论坛进行了全面总结。据统计,从10月23日活动月开幕,整个活动月期间共作学术报告132场,其中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作学术报告23场,累计参加人数30000多人次,实现了我校学术报告场次、内容覆盖面、参会人数等多项历史之最。
据介绍,学术月期间的学术报告内容丰富,涵盖广泛,132场学术报告,涵盖了我校的所有学科。报告介绍了各自学科领域的学术动态,瞻望了各学科前沿领域的研究概况,展示出了我校各学科学术骨干队伍的风采和水平,其研究内容和研究特色也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学术活动月期间,设立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工程、文科四个大学科组,打破了院部学科间的界限,使各个学科间的知识得到了一次很好地交叉渗透与融合。同时还邀请了部分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师生作了23场学术报告,使校际和国际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得到了大幅促进。
据了解,本次学术活动月顺应了广大教师展示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要求,也满足了广大学生渴求新知识、感受学术气氛、丰富第二课堂的愿望,师生参与率高。场次集中、内容丰富的学术报告,大大拓展了我校学术文化的发展空间,提升了校园文化的品味。同时,还为我校广大教师提供了学术合作交流的平台,特别是通过学科间的学术交流,增进了学术上的沟通和了解,促进了学科间的交叉与融合,对更好地整合和集成我校的科技力量,形成跨学科、优势互补、联合攻关的创新型学术团队,全面提升我校的科技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本次学术活动月对学术报告的组织程序、内容要求、报告人资格、学术报告的计酬等多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并积极倡导和鼓励各院部以学术活动月为契机,建立学术报告制度,坚持学术报告和学术研讨的经常性,实现学术交流与合作的长效性,从而健全和完善了我校学术活动的相关制度,为建立我校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奠定了基础。据科技处负责人介绍,在看到活动月经验与收获的同时,他们也找到了有待在今后的学术活动中改善提高的方面。目前,他们已开始探讨建立我校学术报告审查制度和建立学术交流的长效机制等问题,以进一步提高我校今后学术活动的水平与质量。(王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