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5日下午,图书馆在动漫与传媒学院演播大厅,邀请王仁高、李中华和柳清泉三位专家成功举办了主题为“品茗论读书——阅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论坛。
本次活动为图书馆“坐而论道”的首场论坛,是图书馆建设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影响力、践行以文化服务育人职能的重要活动。论坛在文化韵味浓厚的茶艺表演中开始,三位嘉宾围绕着“阅读与大学生成长成才”这一主题展开论证,分别探讨了“中国人平均阅读率低”、“阅读与青年人成才”、“阅读与培养三观”、“读书与做人”、“什么是好书”、“好书推荐”、“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网络小说”等论题,三位专家旁征博引、见仁见智、理论结合体验畅谈了阅读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用。
在“阅读与培养三观”这一论题上,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党委书记王仁高认为读书“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应重在思辨,并通过对“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哲学终极三问鞭辟入里的阐释,说明了大学生应牢记党和国家为我们提供优越的环境,时刻坚守立场,坚定“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通过阅读历史书籍、经典书籍、在阅读中思考、不动笔墨不读书、精读好书等途径来培养正确的三观,为实现自己的中国梦多读书、读好书。
在“阅读与青年人成才”论题中,合作社学院院长李中华通过引用刘白羽的一句“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道出了一名学者对图书的毫不掩饰的热爱之情,此外他还旁征博引了毛泽东、列宁、孙中山等古今中外名人的读书名言,认为这些成功成才者都有深深的阅读情怀,对青年学生来说,若要成才必定要读书。
在“读书与做人”论题中,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柳清泉从一个嗜书如命的书虫角度出发,论述了大学生应该做到“读书做人,德才兼备”,简要论述了读书与养成儒家文化“慎独”、“中庸”、“博学”、“寡欲”以及“浩然之气”等品德的关系。
在“什么是好书”这一论题中,王仁高认为“与书交往和与人交往一样”,有的书一翻而止,如与人的泛泛之交;有的书一见如故要一口气读完,如相见恨晚的挚友;有的书一读再读,如一位时常促膝长谈的老友。李中华认为好书应既有津津乐道的艺术性,又有荡气回肠的思想性,并例举四大古典名著《三国演义》中“身长八尺,豹头环眼,燕颔虎须,声若巨雷,势如奔马”的张飞形象,说到兴处,他即兴表演了张飞喝断当阳桥选段,“呔!我乃燕人张翼德也,谁敢前来决一死战!哇呀呀呀……”技惊四座,生动展现了书中张飞的气势。柳清泉从传统文化的角度阐释了什么是好书,认为好书应建安文章一样,有骨气、有辞藻、有立场,以宋诗为例讲解了好书的艺术性,以《论语》、《孟子》为例讲解了好书的思想性。
在最后的学生提问环节,三位嘉宾就“读书的阶段性”、“解决读书困扰”等问题深入浅出地一一解答,为本次论坛划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本次活动共有270多位同学参加,演播大厅座无虚席。图书馆在活动中得到艺术与传媒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园艺学院茶文化协会等多家单位和团体的倾力相助,今后图书馆将继续邀请专家学者就热点话题“坐而论道”,充分发挥图书馆以文化人的服务育人职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