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我校校友、“玉米大王”李登海:三十载心血为农民

时间:2005-04-19 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玉米大王”李登海:三十载心血为农民

新华网海南2月13日消息(记者王英诚)一身沾满泥浆的衣服,被太阳晒得黝黑的皮肤,一张和农民一般朴实的笑脸……如果没有人介绍,我们很难将眼前这位正在地里干活的汉子和“玉米大王”的称号联系起来。 
  “为了实现给农民增收的目标,我们再苦再累也值得。”正在地里进行玉米育种研究的李登海感慨地说。 
  今年45岁的李登海,由于在玉米研究领域作出的突出贡献,他相继获得了包括“星火计划一等奖”在内的各种国家级大奖。他也相继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第八、九届全国人大常委、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国家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初春的海南岛椰林摇曳,温暖如夏,十分适合于进行农作物新品种的研究工作。从1978年起,李登海每年都带领着他的科研班子,利用海南岛南部典型的热带气候条件,在冬春两季来到这里开展农作物种子繁殖、制种、加代、鉴定等科研生产活动。回首往事,他已经有27个春节是在远离家乡的南国育种基地度过了。 
  但李登海一点都不后悔,因为从他1972年开始进行高产玉米研究开始,他已经玉米育种78代,培育出近百个玉米新品种。其中“掖单”、“登海”两个系列的玉米品种已经成为我国玉米生产的主力品种。他曾调侃自己的工作是当全国人民的“厨师”:“中国人多地少,要实现农民的增收,就要靠我们农业科技工作者拿出最好的农作物品种。” 
  由李登海选育出的紧凑型玉米,在玉米种植密度、叶面积指数、经济系数、单株生产率、高产能力等方面获得了突破,使我国的玉米产量从亩产700公斤提高到1100公斤,一举开创了一条中国玉米的创新之路,使中国玉米生产跃入了世界领先的行列。 
  “我最满意的是使玉米生产的经济系数大大地提高了,因为这可以让农民兄弟们用最少的成本收获到最大的效益。”他说他最高兴的事,就是看着农民兄弟们靠种植由他选育出的各种优良玉米品种实现了致富的目标。 
  “作为一名人大代表、作为一名由人民培养起来的农业科技工作者,我的职责就是让广大农民的生活变得更好。”朴实的话语中时时流露着李登海对农民的热爱。据统计,由李登海研究成功的“掖单”系列紧凑型高产玉米品种,仅1990年以来就在全国推广种植2、56亿亩,占同期全国玉米种植玉米面积的40%以上,亩产提高达400公斤,产生经济效益达860亿元人民币,为我国农业生产和农民增收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时间:2004-02-13 08:15:31)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