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获得者王永章教授
结识王永章教授,完全是因为他的一篇论文。
然而,这却不是一片普通的论文,她使王永章的名字在一夜之间为我国农业教育和科研界所熟知:在刚刚揭晓的“全国2004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中,王永章教授以他在2001年从中国农业大学毕业时的博士论文《苹果果实糖代谢的酶学研究:着重于酸性转化酶和淀粉酶的细胞生理学机制》,成功入选今年的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它为中国农大找回了久违的荣誉
消息传来,所有与王永章相识的人都为他感到高兴,因为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明白这次入选的分量有多重。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是由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并组织进行的,目的是培养和激励在学博士生的创新精神,促进高层次创造性人才脱颖而出。本次评选的对象主要为全国所有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01年9月至2002年8月间的博士学位获得者的学位论文。而据统计,单单是2001年全国被授予博士学位的就达1.2万人,其竞争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另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虽说是百篇,但由于本着宁缺勿滥的标准,至今从没达到百篇,今年为99篇。而在这不足百篇的名额中,整个全国大农业领域,只有3篇论文有入围的可能。每年,全国所有的农林高校、科研院所等农业科研单位都在为这仅有的3个可能而奋力拼搏。
作为中国农业类高校的最高学府,中国农业大学每年投入的科研经费近2亿元,教学经费约10亿元,在百篇论文中自然最该占有一席之地。然而,除1999和2001年,中国农大分别入围过外,2002、2003两年连续空白,这样的结果自然难以令人接受。今年,王永章的入选,终于让中国农大找回了久违的荣誉。也正因为如此,中国农业大学校长陈章良教授在得知这一消息高兴地说:“感谢王永章同学,获得了这么好的成绩,为学校争得了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