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
——题记
潘兆泉,男,我校公关与文秘专业97届优秀毕业生,现任山东省日照市鲁达矿业集团副总经理。十年前,他走出莱农校门,迈向社会,实现自我。十年后,他同我们一同回顾青春年少,畅叙同门情谊,让莱农骄傲,与我们共勉。
告别田野,飞向八千里路云和月
1976年,潘兆泉生于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城关镇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家中兄弟姐妹众多,父母辛苦操持家务,艰苦维持生活。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他们的勤劳、质朴、善良为潘兆泉树立了榜样,使这些优秀的品质融入其骨髓,受益终生。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深知父母辛苦,明确自身理想的潘兆泉凭借自己的努力勤奋,自小学、初中、高中一路辉煌走来,最终于1993年踏入莱农这座象牙塔,在美丽的土地上辛勤耕耘,收获成长。
忆往昔,峥嵘岁月
潘兆泉上初中时学习成绩优异,尤其是英语,老师指定由他领读英语带领同学上早读,激发了他极大的热情。中考时,他凭借自身实力,仗剑出击,考取了当时日照市唯一的重点高中,并继续孜孜不倦满行于书海中。期间,他几乎年年被评为优秀干部、三好学生。黑马的冲击让人热血沸腾、激情澎湃,他一路艰辛、攀登不懈,终成为莱农的骄子。笑傲莱农或许是一句诳语,但对于一名优秀毕业生而言,谁又敢否认呢?潘兆泉在入学第一年便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曾担任院学生会学习部副部长,班中的副班长、学习委员。他成绩优异、热情真诚,集各种荣耀于一身,博得老师同学们的一致好评。回首峥嵘岁月,潘兆泉已记不清自己获得过多少荣誉,有些事情或许已经淡忘,但沉浸往事的他所呈现的心满意足的微笑足以让我们相信那是一段精彩的岁月。
公关与文秘专业的潘兆泉,如何成为矿业集团的副总经理呢?用他自己的话说是偶然。1997年毕业,他报考了日照市的公务员,基于自信亦或书生意气,他报考的是难度较大的市政府秘书,而不是县镇级的公务员,因此他错过了其他就业机会,处境很尴尬。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鲁达矿业集团仍在招聘,便前去应聘。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他顺利通过了面试,并在鲁达这片热土上孜孜不倦。
冰心说:“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满了牺牲的血雨。”绚丽之花的开放要有汗水的浇灌,而非唾手可得。
态度决定命运
潘兆泉认为上了大学,学生的客观压力减轻,心理放松,易荒废学业荒度青春。于是在对待学业方面,他坚持在高中时的认真的态度,早起晚归,背单词读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他在大学获得了丰富的文化知识,提高了自身素质。当然,大学也有别样的精彩,有丰富多彩的活动,有深入生活的社会实践,潘兆泉以热情认真、乐于助人的态度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他认为这是一种主观学习,是一种能力的培养和对社会的融入。潘兆泉认为,决定成功与失败,态度比能力更重要,态度决定命运。他之所以取得了成功,正是因为它具有优秀的品质和正确的人生态度,坚持真诚待人、勤奋做事。
潘兆泉得知母校已经改名的消息后,很高兴、很自豪,他非常感谢学校的培养和老师的教导,并深深地祝福母校,希望母校越做越强。对于日益增大的社会压力,潘兆泉告诫莱农的学弟学妹们不要荒废学业,因为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并祝福我们学有所成。
昔日的莱农学子,今日已成长成一名成功的企业家。虽经过岁月的洗礼,但他依然守护着勤奋、热情、乐于助人和坚守信念的品质,恪守正直、正派、诚信的原则,坚持每日自省、自清、自新,在生活的道路上迈着坚实的步伐,让我们祝福他,也祝愿所有的莱农学子和莱农一起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