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代蕾:回校任教,年轻有为!她用心做教育,用爱为人师!

时间:2022-07-22 来源:青岛农业大学报

2022年初,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公布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人选名单,其中食品及相关领域共9人,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代蕾教授名列其中。

据悉,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于2015年10月首次立项的国家级青年人才计划,旨在大力扶持有较大创新能力和发展潜力的32岁以下的青年科技人才,助力其成为高层次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后备军。

及肩的棕色卷发,一双清澈的眼睛总是满含笑意,明眸皓齿伴着温柔动听的声音使人如沐春风……若是在校园里遇见,你一定很难想象,这样一位气质翩翩的年轻老师已是一名深耕科研多年的青年教授。

求学时代从青岛奔赴北京,毕业后又从北京回到青岛,在这趟旅程中,有成功的明媚,亦有奋斗的辛酸,但更多的,是她对科研的不懈追求和对母校的深深眷恋。

她就是代蕾,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2021年斯坦福智库全球前10万名顶尖科学家榜单和第七届中国科协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入选者。

从青农到情浓:

投之以木桃,报之以琼瑶

“和大多数学生一样,刚上研究生的时候,我根本不懂什么是科研,怎么查文献,怎么写实验计划,更别提搞研究和写文章了。”从科研小白到领域专家,谈及自己步入科研之路的过往,代蕾首先回想起的便是在青岛农业大学读研的那段青葱岁月。

“很幸运,我遇到了现任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的孙庆杰老师,他的耐心鼓励和悉心指导为我打开了科学研究的大门,他认真严谨、深耕科研的学者精神成为我漫漫追梦之路的精神指引。”在孙庆杰老师的带领下,代蕾在研究生二年级发表了人生中第一篇SCI论文。“我到现在还清晰记得,实验屡屡失败,论文推进陷入僵局,内心感到疲惫不堪的那段时间里,常常在凌晨时分收到孙老师发来的论文修改的邮件,上面密密麻麻的批注给了我灵感和启发,这种师长的鼓励和引领也让我坚定了无论多么困难,都要在科研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常言道,经师易遇,人师难遇,在这一方面,代蕾无疑是幸运的。无论是硕士研究生时期的伯乐孙庆杰老师,还是日后读博、做博士后时期的导师,亦或是现在步入工作岗位后,身边的专家、老师们,他们投身科研的专业精神,他们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他们孜孜以求的工匠精神,向代蕾诠释了何谓学者、何为人师。

“母校的沃土滋养了我,母校的恩师们培育了我,对母校的这份深情让我在博士毕业后,义无反顾回到我曾经求学的地方,追随着恩师们的足迹,努力向着成为优秀的教育者和科学家锤炼自己。”回到母校青岛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的短短两年多时间,代蕾坚持着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要立德树人的信念,致力于打造有趣又有料的课堂教学阵地,获得2021年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奖项,还主动担任研究生班主任,努力做学生的“知心大姐姐”,用热心和爱心为学生撑起一片自在成长的天地。

扎根三尺讲台:

春风化雨,以爱育人

“哲学家雅斯贝尔斯在他的著作《什么是教育》一书中说到,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谈起对“教师”这一职业的理解,代蕾内心有着自己的执着。“我也愿意用自己的微光,去照亮青年学生们成长道路上哪怕只是一处风景,让他们不仅能一路扬帆向前,更能欣赏到沿路的无限风光、领略人生的万千美好,成长为灵魂丰满充盈的人。”

正如代蕾的微信签名所说,“有趣有盼,不负热爱”。也正是因为热爱,在代蕾身上,有着对教师这份职业始终如一的坚守,对学生源源不断的深情。“比起老师,她更像一个比我们大几岁的大姐姐。特别是今年考研期间,无论是专业上的疑惑,还是心态上的焦虑迷茫,只要去找代老师聊一聊,我总能找回内心阳光灿烂的大晴天。”今年刚收到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的食品学院2018级本科生宁方杰说到,“不只是刻板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人生的经验和哲理,代老师的循循善诱,让我们看到了书本以外更广阔的世界。”

今年三月,由于疫情反复,青岛农业大学进入封校管理状态。关键时刻,代蕾主动申请留校,肩负起“疫情防控志愿者”的责任。无论是在办公室打地铺二十四小时值班待命、电话流调、陪护学生往返医院、食堂志愿服务,还是时常去学生宿舍和同学们交流谈心,给予学生们及时的心理辅导,代蕾总是用热情和真心奔波在奉献的路上。“常常在宿舍楼或办公室看见代老师忙碌的身影,有她在的地方,就会感到家一般的温暖。”食品学院2020级研究生周历阳说到。

“人们常说,教师是一份点亮别人燃烧自己的职业,在我看来,这个职业更多的是互相成全。学生的一个微笑、一点成长,都会给我带来莫大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代蕾谈到,“特别是疫情封校期间,当收到同学们发来的注意健康的信息,当看到办公桌上有学生偷偷送来的糖果,我都感到在保护他们成长的路上,他们也激励了我前行。”

用心做教育,用爱为人师。在这场双向奔赴的路上,代蕾的这份坚守,不仅是对青岛农业大学教育精神的传承,更是把爱与责任,以一种温暖且恰到好处的方式注入了学生的心灵。
 

潜心科研创新:

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中国有十四亿人口,吃饭是天大的事。”带着这样一份单纯的想法,代蕾误打误撞选择了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没曾想一学就是十余载。“现在仍有许多人认为这个专业是学做饭的,其实不然。如果说厨师负责烹饪食材,那我们就是幕后研究烹饪方法、烹饪内容的人,更多的是探究食品形成机理、加工原理等。也就是因为对这些‘幕后工作’的好奇吧,我才能这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对这个专业的求知欲和探索心。”代蕾谈到。

兴趣固然是最好的老师,但坚持和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回顾从十余年求学生涯到毕业工作的过程中,代蕾提到,专业学习不仅是抽象的理论知识,不仅是动手实验与操作的技能,最考验人的还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的两个字——坚持。回忆起科研路上的重重困难,代蕾不好意思地笑着说到:“我的性格偏外向,不够沉稳,这其实是不利于静心科研的,再加上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课题经常被导师一次次否定,有时候是很焦虑的,在读博期间甚至萌生了退学的念头,好在最后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取得了还不错的成绩。”谁曾想,这轻描淡写的背后,是无数个在实验室待到凌晨一两点的夜晚,是每天实验室、宿舍、食堂三点一线的生活,是为每一个实验、每一篇论文费劲心血的无数日日夜夜。

科研之路道阻且长,但在代蕾看来,再多的荆棘都可以靠“勤奋”和“努力”跨过。“我不是一个有天赋的人,我的武器就是两个字,实干。”论文缺乏灵感,她就阅读大量文献,不断归纳总结,寻找研究突破口;实验陷入困境,她就耐心回头看,不断调整实验方案,捕捉实验过程中的每一个微小环节,努力把细节做到极致。把脚踏实地当做一种习惯,代蕾在自我突破的道路上一路向前。

功夫不负有心人,近五年来,代蕾发表相关学术论文80余篇,其中SCI收录69篇,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13篇,入选ESI前0.1%高被引论文6篇,前0.01%热点论文1篇,h-指数32,单篇引用次数高达177次;主持第七届青年人才托举、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加工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青岛农业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基金等科研项目,并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重大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授权发明专利2项;成果获2013年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20年山东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0年中国粮油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第九届山东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入选2020年全球前十万名顶尖科学家。

从饮水思源到归巢反哺,从青葱少年到行业榜样,年方韶华,未来可期,代蕾教授正奔跑在无限灿烂的追梦路上。

作者:曲天泽 闻海彤 雪润东 张宝文 编辑: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