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就喜欢影视创作,所以身边总有朋友玩笑似的喊他“韩导”;如今,他已经成为真正的“韩导”——青岛电视台《上蛤蜊》栏目组导演。
他说自己的特点是“对作品‘斤斤计较’,对生活不拘小节。作为一名栏目导演,他的生活时而紧绷,时而松散,但无论何种状态,他乐在其中。
他是韩亮,动漫与传媒学院传播学专业2007届毕业生。工作七年,在形形色色的故事中感悟人生,在忙忙碌碌的拍摄中创造生活……
一个月,从后期剪辑变身导演
“刚毕业那会儿没有任何工作经验和成熟作品,没法进入主流单位。也曾经辗转好多家影视公司打杂,干些琐碎小事。”那时候,为了节省生活费,韩亮在青岛租住过一间还没装修的毛坯房,连房间门都没有,只好拿学校里的床垫子钉在墙上。
“冬天当然是非常冷。当时养过一条小狗,竟然冻病了,一喘气就哮喘。那样的冷,现在回想起来还觉得受不了。”他回忆道。
两年后,韩亮已经当上了影楼主管,但他觉得自己的影视梦并没有真正实现,于是毅然选择了离开。“一个人需要不断地提升自己,拍了那么多婚纱MV,画面再怎么唯美,没有内容支撑,也只不过是花哨的。”重新开始的他来到青岛电视台影视频道,正好赶上《上蛤蜊》栏目开办。
《上蛤蜊》是青岛电视台当时重点打造的本土化电视栏目剧。以“青岛人、青岛事、青岛味”为基调,以身边人演身边事的方式,讲述邻舍百家的故事。栏目突出本土文化、洋溢风土民情,这一点深深吸引了韩亮。“我希望通过拍摄不同类型的作品,体悟生活百味,再现众生百态。”
初到剧组,韩亮负责后期制作。与影楼完全不同的工作模式,让他必须沉下心来,从点点滴滴学起。没想到,凭借踏实肯学的劲头,他剪辑的第一部片子就得到了认可。“当时领导看完成片后一个劲儿地说‘很好’,还要求以后就以我剪的为样板。”
干了一个月后期工作,由于非常出色的表现,韩亮就被委以重任——栏目组导演。从此以后,整个摄制组的工作人员全要听他指挥,如何将剧本呈现出来、怎么分解镜头、灯光如何控制……一系列问题成为韩亮工作和生活的重心,即使是灯光师、摄像师休息的时候,他还要和演员讨论剧本。“这些可以不必导演亲自做,但导演必须懂,才能控制好全局。所以导演需要时时刻刻都紧张起来。”
拍摄中,幕后导演更艰辛
当导演之后,韩亮拍的第一部片子叫《哭泣的婚纱照》,“从拿到剧本的那一刻起,一连几天,我就没怎么睡着过。直到拍摄结束,剧本也一直没放下过。”
时隔多年再谈这部片子,韩亮依旧可以快速准确地说出其中的台词。作品同样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在观片室,片子结束时,在场所有人都感动哭了。”
电视台栏目一般要经过统一包装,《上蛤蜊》栏目播放片子时,播放完最后一个镜头就会整个画面慢慢缩小到一角,然后出字幕。这部作品中,由于韩亮拍摄的最后一个镜头是夕阳落山,那个画面被大家一致认为“实在太美了”,审片时,连领导也特许——这一期结束时不必缩小画面,全屏播完即可。
《上蛤蜊》栏目为日播剧,每个剧组正常情况下两天拍摄一部作品,然后休息两天,一个月大概完成七八部作品。连续两天的拍摄工作并不轻松,有时遇上诸如犯罪题材等较难组织的场景,还需要“拉两个大夜”,也就是连续两天通宵拍摄。“有一次一连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七点完工。进到车里坐下,感觉整个人一下子就瘫了。”韩亮说。搞影视创作的人,睡眠时间肯定得不到保证。由于经常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睡眠质量也不好,更别说按时吃饭了。“拍到哪儿吃到哪儿,一般吃快餐,绝对没时间好好吃个正餐的。”
但这样的工作环境,对韩亮来说虽然辛苦,却能看得见自己的成长,所以他乐在其中。“影视,不论技术理念还是设备更新,变化都很快,所以我必须不断研究。”韩亮说。
相较喧嚣热闹,生活中的韩亮更喜欢安静,喜欢随性与松散的生活状态。然而只要进了剧组,他就变成了另外一个样子:一向温文尔雅的他,会因为工作人员的粗心大发雷霆。“在剧组里,鸡毛蒜皮的小事都要计较。并不因为我是导演就耍大牌,要拍就拍到最好,要么就别拍,工作的事不能应付!”
忆母校,感激更感慨
五年时间,韩亮已经拍摄了300多部作品。其中《忏悔》、《叫一声妈妈》等作品先后获得山东省牡丹奖、金麒麟奖等多个奖项。谈及这些荣誉,他最感谢的还是母校,而母校情谊,也是他心中最难以割舍的情感。
2003年韩亮入学时,学院才刚建成,人数非常少。“还记得军训时,人家学院都有好多个方队,而我们整个学院上上下下只有四个班,只能组成一个方队。”韩亮回忆说。
作为学校第一批传播学专业学生,韩亮说,他们是在老师们的摸索中培养出来的。虽然当时学院设备很先进,但同学们不会使用,老师们都是手把手教学。“有一次上摄像课,赵晓春院长正好路过我们教室。看我们掌握得不好,他便直接进来,扛起摄像机,一边说一边示范,教给我们如何使用运动镜头。那个场景,到现在我都能清晰记得。”韩亮说。
在老师们的细心引导下,同学们的专业水平越来越高。“大学期间我们曾搞出很多名堂。我们班同学一起拍摄过一个视频短片,在土豆网点击量排名第一。”韩亮告诉记者,由于喜欢影视创作,大学期间他总会利用课余时间研究专业软件的使用,摸索学习新技术,有时还会和好友一起模仿电影片段去拍。
毕业后,韩亮有一次来城阳拍戏,路过学校,就进去走了走。”学校变化很大,我们上学时没有文经楼,校园没有现在这么美、草坪和树木也没有这么绿。”韩亮说,由于在青岛工作,距离也不远,每到年底他总想回学校走走,回想一下上大学的日子,再重新定位一下现在的自己,状态更好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