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在职业的转变中增加人生的责任

时间:2007-04-15 来源:校友风采录

威海文登市法院院长、党组书记李少波在当地是很有名的“大青天”。当地很多人都知道他出身于畜牧专业,而且经历了很多次职业的转变。但是谈起他现在的工作,没有人会认为他走错了门。而且正是因为他的经历,才使他在从事现在这个职业时富于责任感。打开李少波的个人简历,我们都会对他的经历感到好奇:
  1982年7月从莱阳农学院畜牧专业毕业后,他被分配到荣成市滕家镇兽医站任技术员,1983年2月借调到荣成市畜牧局,1984年10月担任荣成市畜牧兽医站副站长,1989年调任荣成市农业畜牧局任副局长,1995年底任荣成市寻山镇镇长,1997年任荣成市寻山镇党委书记,2001年1月任文登市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每一次职业,转变都是对人生的一种极大的考验,很多人会因为不能适应全新的岗位,由手足无措致灰心丧志,李少波却恰恰相反,他在每一次职业的转变中都很好地发展了自己,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好评。

实践中放弃怨言获得快乐

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乐于吃苦,乐于奉献,尽心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这就是李少波的工作方式。李少波承认,自己刚开始时并不是这样的。这种工作态度的转变和对自己的认识是不断地在工作中揣摩的。
  1982年7月,李少波到荣成市滕家镇兽医站任技术员,指导全镇畜牧业生产。他还记得:“当时兽医站给了我几头猪和几只兔子,要我在实践中学习。其实说到底,我就是个饲养员。刚开始,我感到很委屈。自己好歹是个上了四年大学的大学生,毕业了却成了人人都干得了的饲养员,那又何必上什么大学呢?俗话说,男儿有泪不轻弹,不过,彷徨无助的时候我没少掉眼泪,甚至想辞职回家。可是想起毕业典礼上老师殷殷的嘱托和期望、同学们相互的信任和鼓励,我又有了信心和勇气。我坚信,无论环境多恶劣,只要努力,坚持到底,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就因为存在这样的信念,在滕家镇兽医站工作的7个月,他获得的不是痛苦,而是快乐。这段时间虽然艰苦,但过得很充实。通过实实在在地到基层与广大群众接触,他积累了丰富的基层工作经验,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使其一生受益匪浅。

角色频转中他成长加快

1983年2月,李少波被借调到荣成市畜牧局,帮助进行全国畜牧资源普查工作。他每天骑着自行车挨家逐户认真地摸底调查,出色地完成了普查任务,得到了领导们的好评,被授予烟台市“科技进步奖”。1984年10月,被提升为荣成市畜牧兽医站副站长。
  当时他对于管理一点也不在行,但他没有放弃,并将这份工作看作是一个提升自我能力的机会。他在工作中一点一滴地去摸索、去学习,不断成熟成长,管理能力得到了迅速提高。1989年被提拔为荣成市农业畜牧局副局长,分管畜牧业生产。
  作为全市最年轻的科级干部,他感到肩上的担子很重。为了推动全市养殖业的发展,他从做给群众看、领着群众干入手,走龙头企业带动发展的路子,想方设法跑项目、争资金、办实体,办起了全市最大的养鸡场等多个骨干企业;引进了全市最大的肉食鸡生产加工厂等外资企业,引进资金420万英镑,受到了市委的表扬。
  1995年底,他调任寻山镇镇长。他说:“从相对单一的部门工作到乡镇的综合工作,对我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挑战。我从头学起,逐村摸底,了解情况,思谋寻山的发展路子。”1997年担任寻山镇党委书记时,对寻山的发展,他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思路,即“工业强镇,渔业富民,农业固本”。在工业的发展上,他带队到上海、大连等地考察,各企业加大投入,轮胎厂规模迅速扩大,效益直线上升,电焊机厂、造船厂等迅速崛起,成为寻山工业发展的支柱。在渔业的发展上,他针对海洋捕捞资源枯竭的现实,在全市率先提出了“以养兴渔”的战略,实施了“一一二三”工程,即每年投放1千万鲍鱼苗、1千万海参苗,年产2百万尾活鱼、3万吨盐渍海带,走出了一条“以养兴渔、以渔富民”的路子。在农业的发展上,确定了农业产业化、集约化经营的思路,建起了全市第一个农业科技示范园,带领群众发展科技农业。在他的组织带动下,全镇各项工作都走在了荣成市前列。

大跨度转变中更好地感悟了责任

2001年1月,李少波担任文登市人民法院院长、党组书记。
  以前的职业转变,多多少少还有些连续性,但这次转变,连李少波都称其为:大跨度的转变。但是他始终坚信,不管职业怎么转变,自己肩上的责任感始终不变且日渐增加。
  人民法院是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重要职责。他深感责任重大,如果没有坚实的理论水平和精深的法律知识是不会得到领导和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的,法院的发展也就无从谈起。上任伊始,他便开始一边工作,一边加紧时间学习,“恶补”法律方面的知识,业务水平也迅速提高,在极短的时间内适应和了解了新的工作环境和工作需求。
  几年来,他对法院的工作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创新。创新了用人机制,以人事改革为切入点,先后两次实行中层干部“定期全员竞岗”。为了破解执行难题,在山东省法院系统率先设立了执行视听室,推行执行信息反馈制度和执行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形成了执行工作的整体合力。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各种利益矛盾冲突加剧,涉诉信访案件迅速增多,他果断地在威海市法院系统率先设立了信访室,建立了以信访室为主体、监察室为补充、各庭室具体负责、院长预约接访和包案制度为保障的大信访工作格局,信访案件在威海市法院系统始终保持最低,成为全市唯一没有进京上访的基层法院,省法院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推广了文登法院的做法。推行“阳光审判”,建设和谐法院,积极探索外部监督机制,率先开展“人大代表关注案件”活动,将以人大代表为主体的监督机制引入法院,让社会了解、理解、支持法院。 
  几年来,文登法院先后被省委政法委授予“人民满意的政法单位”,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授予“思想宣传工作先进单位”、“行政审判工作先进单位”、“选调生工作先进单位”等多项殊荣。
  谈到自己的工作中,李少波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良好素质,不是一朝一夕就有的,而是经过长期学习、锻炼形成的,只要你想的、做的,是从一个地区的发展、从群众的利益出发,你就会成为一个党和群众满意的领导干部。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始终牢记自己肩上的责任!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