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学习李登海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在济南召开

时间:2009-09-04 来源:山东农业信息网

  9月4日,山东省农业厅在济南召开学习李登海同志先进事迹座谈会,省农业厅副厅长刘芳原出席会议并讲话。青岛农业大学副校长宋希云等来自管理、教学、科研和推广系统的七位代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谈了学习李登海同志先进事迹的感受和体会。山东农业大学、省农科院、青岛农业大学和厅属各有关单位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省农业厅科教处处长卜祥联主持了座谈会。

  刘芳原在讲话中指出,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我们召开这次座谈会,主要学习李登海同志的先进事迹,进一步激发广大农业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促进全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李登海同志在近40年的玉米育种和推广工作中,刻苦攻关,艰苦创业,开创了我国独有的高产玉米育种途径。他培育的玉米良种在全国累计推广8.8亿亩,增产粮食930亿公斤,直接增加社会经济效益1000亿元,为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是全国人大第八、九届常委,第十、十一届全国人大农业与农村委员会委员,多次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被人们誉为“农民育种专家”、“中国紧凑型玉米之父”。李登海同志作为农业系统尤其是农业科技系统先进人物的杰出代表,为促进粮食生产突破性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了巨大贡献,忠实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庄严誓言,充分体现了党员的先进性,不愧是时代的先锋、我们学习的楷模。李登海同志是我国农业科技工作者艰苦创业的典型代表,其奋斗历程是建国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历程的缩影;李登海同志的先进事迹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和优良传统的传承发扬,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李登海同志是农业科技工作者的突出代表,学习宣传他的先进事迹,对农业科技创新必将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刘芳原强调,李登海同志不仅是一位贡献巨大的农业科学家、企业家,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贡献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有机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在农业科技创新和高产攻关实践中所展现的许多优秀品质和崇高精神风范,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一是艰苦创业的精神。李登海同志从组织人民公社青年科技队开展种子小区对比试验,到培育紧凑型玉米良种两次刷新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用了整整三十八年的时间,在这条创业道路上,可以说是充满了曲折和坎坷。他三十八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坚守在玉米高产攻关研究的第一线,想尽千方百计化解各种困难,创造了育种行业的奇迹。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科学研究免不了会经历多少次失败的辛酸。面对科研进程中多次的失败与坎坷,李登海同志都表现出了自强不息的顽强斗志,从没有被失败和困难吓倒。正是凭着这种自强不息、拼搏向上精神,他开创了我国独有的玉米高产道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骄人成绩。三是勇于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他提出的“紧凑株型+高配合力”的育种理论,大幅度提高了玉米种植密度。他先后选育的30多个玉米自交系和60多个紧凑型玉米杂交种,获得了13项国家和省部级重大科技成果奖,并不断创造出世界夏玉米单产最高记录,走出一条“育、繁、推、销”一体化的玉米育种产业化路子。目前,登海种业的固定资产已达3.9亿元,净资产9.7亿元,推广销售网络遍布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逐步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推广、经营于一体的种子产业化农业科技企业。四是乐于奉献的精神。多年来,他始终把发展民族种业作为头等大事,无偿将试验示范种子发送全国几百个科研单位,还把自己的“478”等自交系无私提供给其他育种专家。他的这种努力回报社会、甘于牺牲的奉献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谱写了一个当代农民科学家、农民企业家的青春之歌。

  刘芳原要求,在全厅和全省农业系统要迅速掀起学习李登海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高潮。一是学习李登海同志信念坚定、矢志不渝的报国热忱。二是学习李登海同志献身“三农”、造福农民的高尚情怀。三是学习李登海同志敢为人先、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四是学习李登海同志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可贵品质。五是学习李登海同志脚踏实地、严谨务实的优良作风。厅属各单位和全省农业系统要高度重视学习李登海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精心组织,周密安排,以李登海先进事迹引导全厅广大党员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良好的精神状态、扎实的工作作风、过硬的业务本领履行好职责。同时,要把这次学习李登海同志先进事迹活动,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确保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结合起来,与山东实现1000亿斤粮食生产能力目标任务结合起来,与加强党性修养和作风养成结合起来,与迎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开展爱党爱国教育结合起来,齐心协力,开拓进取,勇做时代先锋,为完成全年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各项任务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