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金光,1982年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前身莱阳农学院农机系。曾任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研究所所长、技术中心主任。现任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农业装备技术研究院院长。
他睿智的眼神中包含了坚定的信心与永不言败的信念;他言谈举止中体现着渊博的知识和大家的风范。
他虽然年逾半百,却仍葆有热情洋溢的工作激情;他身兼公司要职,却继续在艰苦的农机行业忘我地工作。
他是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技术创新的源泉。从1998年进入福田雷沃重工至今,他带领的农业装备研发团队从不到20人发展成为300多人的国内一流的农业装备研发团队;他亲身见证了福田雷沃重工农业装备技术领域的每次重大创新——从单一的小麦收获机械产品,发展到后来的小麦收获机械、水稻收获机械、玉米收获机械以及大中小马力段的拖拉机产品,一个又一个的产品开发成功并投入市场;他与他的研发团队开发出了农业装备6大产品线、40多个系列,5000多个产品资源的产品组合。
他,就是朱金光——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农业装备技术创新的领军人。
“设计出合格的产品是我们的责任!”
"作为产品工程设计人员,一点问题从我们手中流过,都会给制造、生产和服务等环节造成不可弥补的后果"、"设计出合格的产品是我们的责任!"......他用实际行动践行了30年,他也在十几年的敬业奉献中实现着自己的人生价值。
"我们做事情一定要严谨,考虑问题要有系统性和逻辑性,只有这样才会做出一个好的方案,才能保证工作有一个好的效果。"作为福田雷沃重工第一代研究所所长,他总是这样要求自己,也一直这样要求他的团队。
工作中他非常认真、严谨、细致、细心,他做任何事情都是那么有条理性、有逻辑性,有时他的严谨和认真甚至达到极为苛刻的程度。凡是经过他审查、批准的设计图样、设计标准或设计方案,每一个细节他都非常关注,包括结构设计合理性、图线文字表达的准确性以及文字描述的条理性等,他都要仔细分析、认真检查、指正。
一次,他发现设计员递交的一份设计图样中,有一处标注尺寸的序列号出现错误,虽然所有的尺寸标注都正确,但是序列号错误不符合设计标准,他及时对设计员进行了培训和指正。还有一次,在他已经任公司总工程师以后,一个拖拉机换代车身项目初期规划时,负责车身部门的负责人递交给他的报告中,某一个零部件的数据出现了模块组合错误。这种错误一般情况下很难发现,他从几万字50余页的报告材料中发现了此问题,并要求进行更正,及时避免了因模块组合错误导致的后续工艺性和设计成本的一系列后续问题。类似的问题在工作中不胜枚举,其严谨的工作作风可见一斑。
朱金光的严谨和认真还表现在对待下属方面。既是良师又是益友的他,遇到难题时,会主动召集项目的各设计人员开会,一起讨论设计思路。研发部门的工作单调又紧张,有时要求很短的时间内完成设计方案,要承担很大的压力,他会一遍遍地开导下属,给下属减压。还会安排研发管理部门组织各种各样的文体活动,减缓研发设计人员压力,使员工有更加良好的心态投入研发设计工作。他经常组织各部门的员工进行座谈,及时了解员工的思想动态,想员工所想,急员工所急,为员工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题,使员工全身心地投入工作中。
"朱总是个工作狂"
凡是熟悉和认识他的人都说,"朱总是个工作狂"。从1998年他进入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起,公司所有人都见识和公认了他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十年如一日,他每天第一个来,最后一个离开公司。他几乎每天晚上都要加班,甚至包括周六和周日。据不完全统计,他全年的公休假和假期不会超过5天。每次感冒或发烧等,他都不休息。一次他不得不住院动手术,却还是在尚未痊愈的情况下就上班工作了。
2010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使他承受了常人无法遭受的痛苦,身体消瘦了20多公斤。但住院期间的他仍挂念着正在开发的新产品的进展情况,向探望他的人询问项目解决方案,一有时间就打电话问询各相关负责人工作开展情况。他的敬业精神和工作态度感染着研发团队中的每一个人。
他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了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到对卓越技术领域的追求。从当初单一的小麦机产品,到现在分别拥有:拖拉机产品形成10个产品系列,功率覆盖20-300马力。稻麦收获机械实现自走式轮式机、全喂入履带机和半喂入水稻机并行发展,并向大型收获机械方向进一步延伸——轮式机拓展到14个系列,喂入量涵盖到2~6kg/s;全喂入履带机拓展到18个系列,喂入量延伸到5kg/s;半喂入以60马力四行机为主,实现批量商品化。玉米收获机械产品收获行数包括全幅、三行、四行等,收获形式有果穗式、籽粒式等全系列农业装备产品......为此他投入了大量的心血。
他非常重视新产品试验工作。每一个产品的田间试验,担任研究所所长和技术中心主任期间,他都会亲自到工作现场去查看和分析产品的性能、故障、缺陷,及时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改进。担任公司总工程师后,每一年的麦收、秋收试验他都会冒着炎热的太阳,在尘灰暴土中亲自前往试验场地查看产品的试验情况,并与设计人员和试验人员一同分析和解决技术难题。
他也非常重视麦收技术服务工作,他认为麦收服务是了解产品真实能力和水平的机会。为此,他多年在三夏麦收期间冒着酷暑奔波于麦收作业现场,与用户交流,听取经销商的建议,与服务人员共同解决服务难题。一次麦收服务期间,作为服务技术总顾问的他,在市场发现一种新开发的小麦机的驱动桥出现手刹部分失灵现象,他现场对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连夜将解决方案及时传回公司,由公司信息服务中心将解决方案发送给市场所有服务队的服务人员,及时解决了刹车失灵的隐患。
"雷沃速度"下的奇迹
目前福田雷沃重工研发工作中所应用的各项新技术的推广与他的推动密不可分。他以其敏锐的眼光,早在十年前就及时引进了有限元分析等CAE分析软件及手段,并应用于实际产品设计过程,科学地论证产品设计数据,及时发现设计过程中的错误,为产品的完全正向开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主持推进了UGS、PLM等三维产品设计软件和系统管理软件在公司的推广,从而改变了传统的二维平面设计,使公司全面走上了三维设计阶段和系统管理产品数据的道路,使研发工作效率、规范性有了很大的提高。
他的数学逻辑思维极强,对产品结构和功能又特别熟悉,他经常自行设计开发一些设计开发用公式和工具,应用到产品设计过程中。现在农机设计手册中的很多计算公式已经用了数十年,已经不能满足现在新产品开发的应用了,他经常自己验证这些公式的有效性,并进行完善。例如前期雷沃谷神-2系列小麦机的无级变速轮、张紧轮安装位置的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对于此类零部件的计算方式均为手工算术,需要进行无数次的计算才能找到合适的位置最优点。由于没有如此大的时间和精力,此处的设计一般为估计值,存在不小的偏差,产品的设计质量无法有效保证。他发现此问题后进行了详细的论证,并亲自分析,制作了一个计算程序。运行程序后,几秒内就能完成计算,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产品设计准确率。
"技术创造优势、质量赢得市场"是福田雷沃重工业务运营的指导思想。正是朱金光和他的研发团队通过一系列技术平台的升级、一条条产品线的拓展,使福田雷沃重工有了飞速的发展,从1998年成立时的2000万元的小工厂,到2010年销售收入超过142亿,短短十三年增长700多倍,超越了有60余年拖拉机生产历史的国有企业,跃居行业第一,收获机械连续多年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且占市场份额65%以上,成就了令全世界都为之瞩目的"雷沃速度",并成为国内出口量最大的农机制造企业。
目前福田雷沃重工是农业装备行业内公认的产品国内最全、技术升级速度最快的企业,这其中凝聚了朱金光多年的汗水和心血。正是有了他的辛勤付出,才有了这么多适用于全球各个地区领域的产品,也是市场占有率快速提升的保证。正是拥有朱金光这样的技术带头人,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农机企业史上的奇迹。
这么多年一路走来,他付出的大量心血,换来了硕果累累。他主持和参与了包括"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948项目"、"农业部跨越计划"等多项国家及省部级重大项目,主持和参与了16项国家标准的制订,自2006年以来获得了19项专利(含部分国外专利),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13项。
他先后被聘为中国农业机械学会拖拉机分会第八届理事会副理事长、山东理工大学兼职教授,并获得"山东省企业技术创新带头人"、"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章"、潍坊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及潍坊市"鸢都学者"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