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时,有6家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他却坚定地选择回村创业。同年,他带着自己培育的“美人鱼”,拿下济南市首届锦鲤大赛“选美冠军”,并被当场拍下58万元的“天价”。他是我校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水产养殖专业2011届校友——蒋世波。目前,他创办的济南鲁泉锦鲤养殖场已经成为济南现代渔业示范园,拥有21个锦鲤展示池,60余亩鱼塘,最大吨位200吨,为山东省内规模较大的专业锦鲤养殖场。
由心出发,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面临很多选择,从年少时的梦想主义到成年后的现实主义,对蒋世波来说,“不甘平凡”是自己鲜明的标签,也成为影响他每次人生选择的重要因素。
蒋世波于2011年毕业,一毕业就有6家公司向他伸出“橄榄枝”,那一张张在多数人眼里都非常幸运的邀请函,却被他一一谢绝了。原来,他早已坚定了回乡创业的信念。
“自己当老板和给别人打工完全是两种概念。我学的是水产养殖专业,回乡创业对我而言更有吸引力,这是一种来自内心的力量。”对于一位刚毕业的大学生来说,这份勇气让人惊讶,更让人钦佩。
蒋世波在刚入大学时便有了创业想法,“那时对创业还不太了解,创业的最大动力就是内心那种精神。”正是凭着这种精神,蒋世波在大学四年中从未停歇过。平时,他会在实验室里研究鱼,还要在网上查资料,每天观察鱼、了解鱼,已经成了他的习惯。
慢慢地,蒋世波对锦鲤产生了一种独特的喜好。“我研究了很多名优品种,最终选择锦鲤,因为我真的喜欢它。”除此之外,蒋世波还认为,锦鲤的市场前景不错,再加上自己所学专业对口,创业成功率相对也会高一点。就这样,兴趣让蒋世波做出了最终的选择。
创业初期,资金投入非常大,一条观赏鱼的种鱼就要1万多,再加上建养殖场,对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来说风险真不小。因此,蒋世波的父母极力反对他创业,周围不少人也发出了质疑。
“有人不认可我的选择,但我的老师和同学们却一直支持我,给了我很多勇气与动力。现在也有同学过来和我一起创业了,这让我更加坚信这是一个光明的产业。”蒋世波说。
凭着越挫越勇的劲头,蒋世波一路坚持做到了现在。“也想过创业会‘失败’,但我还是认为,年轻是没有失败的。”蒋世波笑着说,“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在锦鲤行业做中国的领头羊,赶超日本,产出世界名鲤!”
精雕细琢,汗水撒出理想道路
对于蒋世波来说,鱼有着一种吸引他的魔力。2009年,蒋世波向父母借了2万块钱,在家里建了两个养殖池,开始尝试养鱼。2010年,父母再次拿出家里积攒的10万元,为蒋世波的理想正式奠定基础。此外,蒋世波还东拼西凑了50万元,承包了15亩鱼塘,建了6个专业养殖池,成立了济南鲁泉锦鲤养殖场。
2011年10月,凭着一条“昭和三色”锦鲤,蒋世波一举夺下了济南市举办的第一届锦鲤“选美”大赛,成为首届综合冠军。那条“美人鱼”也被当场拍出了58万元的“天价”。谈到夺冠优势,蒋世波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我只不过是一直在锻炼自我,寻找方向。”这次比赛之后,蒋世波更加坚定了创业信心,紧接着,他在济南市区开起了自己的水族店,将养殖场交给父亲管理。
人生中总有起起伏伏,唯有迎难而上才能更加优秀。2012年4月,蒋世波的养殖池感染了病菌,导致大批锦鲤死亡,损失近一半的资产。事业到了低谷期,他并未放弃,而是更加用心地对待锦鲤养殖事业。蒋世波将在校期间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养殖中去,同时还加入大胆创新,尝试利用外界刺激使锦鲤的受精卵产生基因突变,从而产生出更多的新类型。他还在锦鲤饲料中加入了有益菌,增强了锦鲤的体质,使其更耐“折腾”。通过一系列创新方法,蒋世波养殖出的锦鲤,无论是花色、体型,还是品质,都更加出色。
“养锦鲤是一个操心劳神的工作,有时候会有身心疲惫的感觉。”蒋世波时时刻刻惦记着自己的鱼,就算是已经卖出去的鱼,还担心着是否能适应新环境、是否能受到好的待遇。
转眼已经毕业三年,三年中,有成功,有挫败,但这些磨练都不曾动摇过蒋世波拼搏奋斗的决心。
“锦鲤带给我很多欢乐,饲养它们,就像雕琢艺术品一样,看到鱼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漂亮的时候,那种喜悦难以言表。”蒋世波说,其实养殖场不仅是他的奋斗地,更是自己修身养性、提高人生情趣的地方。“天天欣赏美丽的鱼,很养心,能让自己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中变得更加宁静。”
激情岁月,知识充盈奋斗行囊
“大学是一个重要时期,它是我们从校园走向社会的过渡。大学不仅教给我知识,更多教会我如何去获取知识,教会我受用一生的学习的方法。”回忆大学时代,蒋世波认为学习能力的培养是他最大的收获。
“我们学校学习氛围好,这是人生的宝贵财富。”蒋世波说,毕业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够再回学校上课。在大学学习时,他每天中午都会去图书馆查看关于鱼类养殖的书。“学校里有很多资源,老师也喜欢学生提问题,多学多问是我在大学期间的不二法则。走上社会之后,别人没有义务教你,甚至未必愿意教你。”
在学校老师眼里,蒋世波是一个爱问问题的学生,永远有问不完的问题。即使在寒暑假期间,他也从不放过任何学习的机会,还利用假期去过上海、福建等南部沿海地区,对观赏鱼养殖进行实地参观学习。2010年暑假期间,蒋世波去了福建一家养殖场实习,给养殖场带来不少利润,那家养殖场的老板因此看中了既实在又能干的他,希望蒋世波毕业后能在那里工作,并提出年薪10万元的优厚待遇。
“正是大学期间扎实的学习,让我有一个很好的理论基础;假期实践又让我‘知其然,知其所以然’。”回忆大学生活,蒋世波觉得自己基本上从未浪费过宝贵的时间,每一刻都在为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因此也了无遗憾。“只要利用好大学中积累的知识和能力,再加上为人踏实肯干,总会有伯乐相中你。”这也成为他的经验之谈。
大一期间,蒋世波还担任了班级的班长,那时他曾让班里每一位同学写下自己大学毕业后的目标和理想,目前为止,真正实现目标的人还不多,他是其中一个。“无论做什么都要保持‘做就做好’的心态,才能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意义。”蒋世波说,“有梦想就要去实现,否则梦想还有什么意义?”
付出也许未必会有同等的收获,但要收获,就必须有所付出。蒋世波觉得自己非常幸运,但他幸运的背后,是坚持目标、一直努力。身为农村走出来的一名大学生,他曾经没有多少资金和人脉,更没有过硬的实际经验;面对创业,他遇到的困难数不胜数,但凭借执着的精神,他最终铸就了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