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校友于洪亮:不习惯安逸 只愿不断攀登

时间:2014-11-28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2004级创新实验小组成员于洪亮,毕业后进入某大型集团,工作仅两年就迅速从一名普通职员晋升为技术副总监……”这是化学与药学院师进生教授在2012年的一次“创新教育”专题报告会中谈到的。他是谁?工作两年,何以得到如此快的提升?

求学问,脚踏实地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化学与药学院2008届校友于洪亮在初中时就非常喜欢上化学课,尤其喜欢做实验。“各种实验仪器只要和药品一接触,花花绿绿的溶液就可能发生各种奇怪的现象,真是太神奇了。”喜欢化学课,后来又恰遇一位讲课“好玩”的化学老师,于洪亮的化学成绩一直到高中都是全班最好。

2004年高考结束,于洪亮决定选择自己最喜欢的化学专业,并希望读一所学风好的大学,为自己将来考研深造打好基础。

“当时听说咱学校学习氛围好、考研率挺高,甚至有整个宿舍全都考研成功的报道,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大学。”于洪亮因此报考了我校,并成功录取到应用化学专业。

所选即所爱,更何况心中还揣着考研梦,课堂上的于洪亮总是将自己的目光紧紧跟随着老师,遇到不懂的问题也会在第一时间找老师咨询。

“当时学习成绩还不错,课堂上学习效率高,课下几乎不用花太多时间复习书本知识。”课堂之外,担任班长的他同时还在学院学生会自律部工作,大学生活安排得特别充实。

“上大学时,业余时间安排得也不错。几乎男生喜欢的运动我都喜欢,即使现在还坚持每周打几次篮球呢!不过,唯独一件事我是一点儿不会,那就是玩电脑游戏。”于洪亮开玩笑说,整个大学期间都不会玩游戏,即便到现在也是如此,这全都是因为自己“太笨了”。也正是由于不玩儿游戏,他才有了更多时间用来做实验、看书学习,如此看来,这样的“笨”,还真是值得。

遇良师,助力追梦

大三那年,学院师进生教授开始进行创新教育,组建了学院第一支创新小组,于洪亮很顺利地进入小组,开始了一段不一样的大学学习历程。而对他自己来说,当时也完全没有想到,参加这个小组对自己未来就业将会有非常大的影响。

“创新实验小组只要四个人,进小组的第一个要求是英语必须通过六级,我特别幸运,正好符合条件。”于洪亮说。

进入创新实验小组,在正常的学习之外,于洪亮开始跟着师老师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利用每周一个下午的时间一起学习创新思维课程。

“师老师不放过任何一个可以锻炼我们创新思维的机会,时刻锻炼我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哪怕是一个胶水瓶为什么如此设计都是我们要探讨很久的问题。”于洪亮回忆说。

经过训练之后,他们开始尝试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新家装修后常常会有一些味道,室内会有甲醛等有毒污染,该如何尽量去除掉有毒气味?发现这个问题之后,创新小组四位成员在师老师的指导下成功研制出了一种空气净化器。

“一年多的训练,真正激发了我内心的潜能和力量。”毕业多年,于洪亮仍然非常赞同师老师独特的教育方式。

很快就到了大四,于洪亮开始思考未来的发展方向,原本一直打算考研的他,对自己的未来开始有了更多理性的思考。

“你的专业技术水平并不比硕士研究生差,他们能做的你都能做,考研对你来说,更多的是拿到一纸学位证明。”当于洪亮征求师进生教授的意见,没想到,一直鼓励学生考研深造的师老师却对于洪亮说出了这样一番不同的话。于洪亮相信,正是一年多密切的相处,让师老师对自己有了更深刻地了解,这也让他决定更理性地面对未来。

最终,于洪亮决定直接就业,并很快应聘到青岛中一监测有限公司。

创业路,天道酬勤

应聘成功并不意味着真正入职,公司对新员工的考核非常严格。“当时主要的考核方式就是专业技术水平考试,几乎每天都会有考试,这个时候,在大学期间打下的基础就相当有用了。”于洪亮回忆说。

经过了层层考核,专业知识扎实的他还没有正式毕业就成为了公司一名正式员工。于洪亮出色的表现也很快得到领导认可,迅速从技术员成了副部长、部长,工作仅两年,就迅速升为了技术副总监。

“工作过程表面看起来好像很顺利,中间的辛苦,只有自己知道罢了。幸好我是一个好强的人,绝不让自己落下,所以总是能够充满力量地面对所有考验,战胜大大小小的困难。”于洪亮告诉记者。

年纪轻轻就升入管理层的于洪亮对管理层的舒适安逸并没有好感,相反,年轻人固有的冲劲,让他更愿意拿出真本事闯一闯。

经过反复思考和筹划,他找到自己要好的朋友,决定一起携手,开创属于自己的事业。2013年,于洪亮与朋友一起注册了第一家公司“青岛优维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并担任市场总监。公司专业从事实验室管理软件的研发与销售,主要产品有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UWELL-LIMS)、电子病历(ERM)、热计量管理系统、热计量远程抄表系统、实验室咨询服务/企业管理咨询服务等。

表面看来,于洪亮校友俨然是一位“考霸”,仿佛没什么考试能难住他;事实上,他也曾遭遇多次挫折,尤其是当他离开公司开始创业,面对的磨砺就更多了。但在他看来,创业就是要敢于面对困难、战胜困难,天底下根本就不存在舒舒服服的创业。

于洪亮说,他不喜欢一劳永逸,而是喜欢不断攀登更高的山头。如今,才刚刚毕业六年,他已经开始和朋友开创第二家公司了。

虽然已毕业多年,事业蒸蒸日上,但学子与母校的联系,却是永远都剪不断的。于洪亮说,直到现在,每当遇到各种问题,他首先想到的还是向母校老师寻求帮助,是母校给了他强大的知识力量和支持后盾,母校的老师们,永远是他事业道路上最好的向导

作者:学生记者 王京平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