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见面是在公交车站牌处,听说我们是来自母校的学生记者,他亲自开车来接。迎面走来的他有一种长者风范,始终面带微笑,热情而稳重。
他是我校经济与管理学院农林经济管理专业91届校友闫培黎,2003年创建烟台远景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大学,注重培养思维能力
时隔十几年,再忆母校生活,校友闫培黎感慨万分。“在大学里,最重要的就是思维学习,这并不是单纯地学专业知识,而是要在学习与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思维能力。”在闫培黎看来,大学是一个自我提升的地方,“一个人的思维能力能提升多少,关键要看这四年学到了什么、吸收了什么。”
莱阳校区图书馆是校友闫培黎大学期间印象最深刻的地方,上学时,每天最充实的事情便是在图书馆看几本书,记几页笔记。“很多知识是课堂上学不到的,在图书馆,我收获到了意想不到的‘财富’。”闫培黎说。
进大学并不意味着就能成才,要成才,还要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那么大学在个人成才中的作用是什么?
“是校风,校风影响学子的思维形成。”闫培黎认为,校风最能彰显一所大学的根本,是沉淀下来的珍贵精神。也正是母校那种朴素、务实的校风,一直影响着他。虽然毕业多年,他一直将“朴素”、“务实”延续到生活和工作中,并在创业之后,主动将这种精神融入到公司的企业文化中。
除了校风,一所大学的教育方式也影响着学生思维的形成。校友闫培黎称,自己在母校读书时,就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教育方式,其中,要数“亲情式教育”最让自己难忘。
“那时候,我还是一个很调皮的男生,喜欢搞点小恶作剧。”闫培黎回忆道,“我是那种不论放在哪里,都会让学校老师反感的学生。”幸运的是,闫培黎在我们学校遇到了很多好老师:“那时,老师与我们不论是课上还是课下,接触都很多,给了我们很多精神上的引导。师生之间不是简单的教与学的关系,更像是朋友、哥们,甚至亲人。”
校友闫培黎虽然一向“调皮捣蛋”、但成绩一直不错,永远是班级前几名。“老师们并不会很严厉地批评我们,即使我们犯错了,也是心平气和地跟我们讲道理。”
“在我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的鼓励与支持是很大的动力。”校友闫培黎清楚地记得,在严寒冬季的清晨,老师每天都早早到办公室开门,并允许他进办公室,坐在温暖的火炉边背单词、学知识,正是这样的支持和鼓励,使闫培黎成为全校第一个考过英语四级的专科生。
细细回忆,给过闫培黎帮助和关爱的老师有很多很多。“尽管已经不能完全记清老师们的面容和所教课程,但正是这一次又一次微小却温暖的帮助,让我感怀至今,也一直铭记在心。”
创业,汗水诠释无悔青春
1991年,刚毕业的闫培黎在栖霞市统计局工作,1997年,他走进六和集团,成为其中一员,月薪8000元左右。在多数人眼中这是一份不错的职业,然而,他的心里一直有个创业的梦想。2003年,闫培黎放弃高薪待遇和安逸生活,开始了自主创业之路。
谈起创业,他像每一位创业者一样,将数不清的汗水洒在了这条路上。创业之初,闫培黎只有两万元的创业基金,没有任何经验的他只能一切从头开始。
资金不足、缺少设备、技术经验不足,都是在刚刚开始创业时难以避免的困难。闫培黎说,第一次到莱阳进原材料,由于订购的材料太少,根本达不到厂家的送货标准。于是,他就站在烟青路边拦截烟台车牌号的空货车。寒风凌冽的冬天,全身冻得瑟瑟发抖,无数次招手、无数次被拒绝后,才终于完成了这次进货。
创业道路上,困难接踵而至,却不能阻挡他前进的脚步。怀着“别人创业能成功,我为什么不能”的信念,闫培黎咬着牙一步步坚持下来。如今,他的公司已有了可观的规模与成绩,公司的海参饲料在行业内排名前十,鲍鱼饲料市场占有率极高,2012年的销售额更是突破了2千万。如今,远景饲料已经成为了品牌饲料。
采访过程中,闫培黎接了一个电话,是公司的客户询问如何使用饲料。他耐心为客户解答疑惑,单是海洋水产喂养方式,就反反复复教了好几遍,脸上没有丝毫不耐烦。“就像当年母校老师教授给我们知识一样,一遍一遍地也不会厌烦。老师对待学生如此,我们对待客户也应如此,这才是学以致用。”
在闫培黎的创业路上,母校并没有缺席,而是给了他很大的技术支持。“当年,在很多老师的帮助下,我们公司完成了特种水产饲料的配方,迈出了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谈到母校给予的支持,闫培黎的眼眶有些湿润。
回首,用心走出自己的路
创业至今,闫培黎总结了很多创业经验与生活体会。譬如创业前期要扛得住艰苦、注重资本积累;到了后期,要包容大度,加强技术改进,完善设备更新。
“最重要的是,公司一定要有好的氛围以及优秀的企业文化。”如今,闫培黎校友的公司大力倡导纯朴自然之风,不搞形式主义,抵制浮夸奢侈,“大伙儿齐心协力,才能让公司走得更好、更远。”
人生的路有千千万万条,每个人都有一条路要走,每个人都要选好自己的路,踏踏实实走下去。“人人都爱当老板,但干大干小都需要经历创业;人人都需要成功,但成功需要忍受住背后的艰辛。”回首十年创业路,他充满唏嘘与感叹,更充满对未来的憧憬,“经历常人难以承受的磨难,需要恒心和毅力,需要执着与坚强。这不仅仅是对创业者而言,也是做任何事都需要具备的品质。”
谈到现在的大学生,闫培黎校友认为:“现在有些学生很浮躁,以自我为中心,不愿付出,总期望得到不成比例的回报,这些都是不可取的。”闫培黎希望母校的学子们能有大学生该有的风貌,朴素务实、踏实肯干、勤俭节约,做出正确的选择。
“在哪里都能做贡献,千万不要眼高手低。”每年都会有毕业生到公司来应聘,校友闫培黎提出建议:“毕业生找工作,要肯扑下身子真心干,让公司觉得可用、可以培养才行。刚毕业的大学生技术不够纯熟,工作能力也有待加强,而用人单位真正看中的是员工的潜力与成长空间,毕业生要注重在实际工作中一步步成长提升。”
整个采访过程中,闫培黎的言语之间流露着对母校深厚的感情以及对大学生活的怀念。时间并没有带走青春的色彩,十几年过去了,发生在大学里的许多小事、乐事,他仍能娓娓道来,仿佛依然身在其中。
对母校,校友闫培献上深深的祝福:“愿母校更加蓬勃发展,培育更多莘莘学子。愿每一位青农大的学生走出校门后都是脚踏实地、充满自信、对社会有用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