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校友风采

李斯深: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

时间:2022-06-01 来源:校友办

李斯深,我校农学专业1980级校友,现为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部小麦良种联合攻关专家委员会委员,曾为国家小麦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山东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小麦专业组成员。

当接到采访时,李斯深没有丝毫的推脱,用亲切的方言向我们问好。他微笑着表示,自己很愿意通过接受采访的方式向学弟学妹们分享自己的经历。在他讲述的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母校的深情以及对学弟学妹们的关心。在山东农业大学的校园里,灰白喜鹊悠闲地踱来踱去,六号楼前苍劲的“登高必自”工整地刻在石头上,告诫着学子们“登高必自卑,行远必自迩”,这也是李斯深一直谨记在心的。

从1989年开始,李斯深就一直在专注小麦遗传育种研究,至今已经有30多年了。说起曾经的大学时光,李教授兴致勃勃的样子,仿佛回到了当年那段青春岁月。何其有幸,在母校中,他遇到了影响自己一生的老师们。“学校时,我和刘恩训老师、程显述老师交流比较多,他们一直鼓励我不断前进并给了我克服困难和挑战的勇气和决心。毕业后,我从事小麦育种工作,得到了吴敏楚老师、林琪老师的莫大帮助。同时,位东斌老师在小麦栽培、沈毓骏老师在花生栽培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们成为我崇拜的对象,也对我所从事的专业和以后的人生有极大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多年来,李斯深获得了多项研究进展,取得了优异成绩。他在《Trends Plant Sci》《Plant Physiol》《Front Plant Sci》《Theor Appl Genet》等刊物发表SCI论文26篇,育成了泰农18、山农17、山农21、山农25、山农29、山农30、山农41和山农42等8个国审/省审小麦新品种。李教授在“十二五”期间主持黄淮麦区小麦种选育与繁育、小麦籽粒大小基因/QTL精细作图、小麦种质资源发掘与创新利用等主要课题14项,并获得小麦种质资源重要育种性状的评价与创新利用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山东省政府“全省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农业科技人员”(省劳模待遇)、国家图书奖等荣誉和奖项。而这些成绩的取得,均离不开当年他在母校勇往无前的拼搏与奋斗。

转眼多年过去,母校朝着更加卓越的方向发展,学科结构更加多样合理,学科水平不断提升,李斯深为此深感自豪。在他看来,正是凭着当年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学校才能取得如此的辉煌成就。而这种精神,也深深地影响了其中的每一位莱农学子。

李斯深回忆,当时在莱阳读书,学校的老师和同学们都秉承着踏实务实的精神奋力进取。“记得每周有半天的劳动时间,同学们到农田里整地、在校园里除草,各种各样的活都要干。麦收的时候,要从事农业生产,包括割麦、脱粒等等活动,很是辛苦,但也同样培养了我们吃苦耐劳的精神。莱农人能干实事,奋力进取,实事求是,这些精神使我受益无穷。现如今,这份精神仍然朝夕相伴,助我不断向前发展。”

时代在发展,学生们的学习生活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莱阳农学院一贯的校风是踏实和勤奋,因而教师也非常的认真和务实。”李教授说,就是因为有着当年那些尽心尽职为他讲授知识的老师们,才让他在现在的科研工作中目标明确,愈挫愈勇。那时学生最大的特点,就是踏踏实实和认认真真。

李斯深表示,“大学生要胸怀远大,立志高远,要时刻想着能为我们的国家和社会做点什么。要勤奋踏实一些,不能贪图眼前的享乐,无目标无追求,以至荒废了大好青春年华。同时,大学生也应该注重自己的全面发展。不仅要有知识、有文化,还要将能力与专业学习并重,学习成绩不过关不行,徒有知识没有能力更不行。”

最后,李教授向母校和学子们献上了自己的祝福:“现在,我们的母校已经更名,而且新校区又地处青岛这样的沿海大城市,拥有了足以更好发展的各种优势,学校、教师、学生的视野和接触面会更为开阔。”李教授深信,在勤奋、踏实的校风引领下,母校的发展前景会越来越好,学校也将会培养出更多优秀人才,在各方面取得更辉煌的成就。

作者:徐册 胡瑞玺 编辑:姜妍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