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认真真做事,踏踏实实做人”。她选择西部,服务西部的初衷就是“志愿与奉献”,她是个真正在生活中寻找生命真谛的不懈歌者。从她那单薄瘦小的躯体上,很难想象她的执著和不屈,正是源于一种坚实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她选择了西部,选择了奉献,对她来说,这是拓宽了、延展了生命的深度,所以有着永远不会遗忘的色彩!她就是现服务于新疆哈密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莱农大学生志愿者———李玉萍。对她来说,来西部奉献,本身所具有的意义不仅是她的一个愿望,更是升华了她人生的价值……
勇敢的追风少年
随着山东团抵达新疆首府乌鲁木齐,李玉萍这个名字对大家来说就不再陌生,大家谁都想不到,那个在火车上表现得活泼而伶俐的小姑娘竟是第一服务队哈密团的组长,而她竟毫不惧怯地挑起了重担,俨然一副哈密巴里坤团小管家的模样。她成功的配合自治区做好了志愿者培训期间的迎接、组织协调、统计等各项工作,以至于在哈密团率先成立临时党支部时,还是预备党员的她,被暂时委任为临时党支部的副书记。她把这些视为更多的责任,更加负责的做好各项工作。在自治区的三天,除了晚上带着服务队的部分成员外出活动,她竟没有一分钟属于自己的时间出去看看乌鲁木齐的市容!她忙碌的身影为大家所熟悉和牢记,但她的勇敢为大家所钦佩还是缘于培训结束后的出征仪式上。
那是在自治区委书记王乐泉出席并讲话之前,为了活跃气氛,团区委的主持人请大家表演节目以活跃气氛,都在犹豫,无人登场,在即将冷场的时刻,不善歌舞的她站了出来,用一曲豪迈的《追风少年》打开了僵局,于是掌声雷动,大家为她鼓掌,也为哈密团喝彩。第一次她觉得自己有能力带领哈密巴里坤团走在所有志愿服务队的前头,也以此再次赢得了队友的信任,在她的鼓动下,先后有不少志愿者主动登台,从而活跃了气氛,使活动达到了空前的高潮。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在大家还在对自己的选择惶然的时候,她主动工作,拥有了把握生活的主动权,也有了不同于别人的一份收获。刚到巴里坤,她不仅要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负责协调其他志愿者的日常生活,虽然经常加班到深夜,但她也乐在其中。为此,《哈密报·周末》的《相约西部 放飞梦想》上登了她《家中乖乖女 支教巴里坤》的专门报道。
尽其所能、志愿教育
由于李玉萍毕业于莱阳农学院外语系外贸英语专业,所以她被分配到巴里坤县城唯一一所规模中学,带初一一个班的英语课,同时担任学校教务处副主任。在职期间,她工作热情高,认真负责,敢于大胆提出设想,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觉性和自信心,采用激励的办法鼓励学生纠正错误改正缺点,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她还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通过生动的课件和幻灯片等展开教学,利用每天中午午休的时间,提前为到校的学生放映英语电教片,增强学生的英语语感,把英语学习融于情境娱乐中,极大的吸引了他们的兴趣;利用课下和周末时间对学生进行义务辅导,也使他们有了明显提高。可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仍旧不理想。对此,她又积极展开调研,写出了《影响学生成长的几点建议》的调研文稿,呼吁家庭、学校、社会重视孩子健康成长,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切实负起责任。
在实行新课改教学的过程中,李玉萍担任了学校课改领导小组的成员,这对于她这个非师范专业毕业初出校门的大学生来说,又增加了难度。但她毫不畏惧,第一堂公开课就让校领导和学科老师对她产生了很好的印象,从而更加放心把全校基础最差的班交给她带。在随后的教学中,她谦虚认真,不断摸索总结、向其他有经验的教师学习管理经验和教学方法,从而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获得了很大的提高。与此同时,她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务主任及主管工作的校领导,搞好学校学期课程安排设置和教学教研等工作。在工作中、也进一步融洽了与其他教师的感情。她的谦虚认真和泼辣灵活为她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的益处。从一名学生他很快成长为一位真正的工作人员,她已经把自己完全融入这个崭新的环境当中了。
2003年11月和2004年的元月份,因工作出色,她分别受到《新疆日报》和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节目的报道。在荣誉面前,她从不骄傲,而是更加努力的干好各项工作,与学生建立起更深厚的感情。在一年服务期满之前,因工作关系,她要转到团县委,从事项目办和服务队的工作了,学生们都恋恋不舍。有一次晚上加班回到宿舍,来访的志愿者转给她一封信,是她教过的学生来看她留在门上的。信中表达了强烈的思念之情,使她深受感动。于是每当搞活动到达县一中,她都忍不住要进去看一看,转一转,给学生们谈谈讲讲,无论是知识还是别的什么。她深知,自己永远忘不了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利用课余时间,她还是会去学生家里转一转,还在坚持义务做家教。家长常过意不去想给钱,她都婉言拒绝。她说:“被别人需要是一种快乐,我来这里的两年能做多做点什么,也是我的收获,如果能在他乡看到走出去的昔日的学生将是我最大的愿望。”她说她的每位学生都会很有出息的,对此她深信,并告诉了她的学生们。每每走在大街上,她都常常被热情的家长、可爱的学生们拉住,被邀请到家里做客。对此,她更加珍惜自己的时间,创造更多条件为需要的学生提供帮助。
迎接挑战、无悔选择
与她一起在巴里坤志愿服务的志愿者们都从心底里对李玉萍有由衷的敬佩之情,她在这两年里所作的工作与她所收获的锻炼和成长都是别人所体会不到的。从2004年6月份起,她就以团县委书记助理和巴里坤大学生志愿服务队领队的身份在项目办工作了,从这一刻起,她就不仅是一个老师,而是一个要宏观把握全局的领导了,从单纯的知识的传递者变成了一个要学会决策、组织、领导,并为某个决定负责的关键的人了。说实话,开始时她很难一下子适应团委紧张的氛围,但是不服输的个性和工作的要求,又使她不得不适应,而且是尽快适应。通过每天加班加点的熟悉工作和勤奋学习,很快就可以独当一面,能够独立的做好志愿者各项管理工作和上传下联的联络工作了。与此同时,她还肩负起《志愿者之声》的主编工作,从组稿、校稿到排版编辑甚至协调印刷,需要花费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
其实到巴里坤团县委工作的她,没有太多时间调整自己角色的转换,就投入到了火热的工作当中。她是书记助理也是勤杂工,经常能看见她拖地抹桌,她更忙更累了,常常加班加点出材料,除了项目办的各项工作外,积极认真的配合团县委搞好各项活动的组织、安排和细节处理工作。经她参与组织的活动包括“职业技能大赛”、“红领巾形象大使”、“交通安全知识竞赛”、“交通知识辩论赛”、“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知识竞赛”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尤其是她负责策划组织得的“红领巾形象大使评选”活动,获得了空前的成功,深受领导同事的好评。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她也逐渐成熟,能力不断提高。
项目办工作,是她工作的重点。当选为28名志愿者组成的服务队新领队后,她有责任负责好全队的日常管理、活动组织等各项工作。她深知自己的责任,服务队的整体形象和项目办为志愿者们做的再服务工作,都系于一身。怎样让双方都满意,成为她最大的难题。她不服输,但有时却为同志们的不理解流泪。面临志愿者服务期满的浮躁情绪下,她及时做好各方面的疏通,及时解决志愿者面临的各种问题,凭着她的执著和坚定,使志愿者服务工作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
在总结志愿服务队前期经验基础上,她积极发挥才能,针对服务队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出新的工作计划,做好志愿者领头雁,带领巴里坤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参加先进性教育活动。在提高自己的同时,本着谦虚谨慎又大胆负责的态度,认真围绕新年工作计划开展各项工作,带领大家特别是即将结束服务期的志愿者们喊响了“一二三四”(一坚守、二结合、三主体、四开放)的口号。“一坚守”,指在先进性教育学习过程中,继续坚定志愿服务信念,坚守服务岗位,站好最后一班岗;“二结合”,指将志愿者为当地作贡献与个人受锻炼长才干继续有机结合,将先进性教育学习活动与具体的服务实践相结合;“三主体”,即在大部分志愿者面临返乡的前期,着重要抓三件大事:“干好一件事、建好一片林、搭好一座桥”;“四开放”,一是思想上大胆开放、用新思路来指导志愿服务工作的实践。二是工作上大胆放开,充分发挥青年人敢作敢为的优势,积极为巴里坤各项事业的发展献计献策。三是就业问题上敢于放开,拿出魄力和精神,大胆想,放手做,再有和无面前都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四是靠志愿者的积极努力、合力影响服务地的开放和发展,充分发挥志愿者的先进性,争取在原有的已经取得成效的基础上继续将巴里坤志愿服务事业做好、做稳、做向前,为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努力奉献他们的才智和力量。
她的工作扎实有效,她的心地坚定善良。项目办工作中,大家把她当作领导,更是当作朋友,有什么苦和心里话都跟她讲,即使有时得不到顺利解决,也会有种被理解了的感觉,心情会好很多。这种现象在新志愿者中更为普遍,他们在初到服务单位时,有好多不了解,不适应。但自从在哈密听了她作为迎接新志愿者的代表发言后,就从心眼里信任她了,她也积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在感情上理解他们,把每个人都团结在项目办周围,积极开展各项志愿服务工作。在她的努力下,巴里坤志愿者服务队迎来了“西部计划万里采风”记者团,数十名国家知名媒体的记者对志愿者个人和集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面对着成绩,她再一次坚定了自己“认认真真做事”的信念。组织志愿者召开总结会收集了百余条对巴里坤发展建设有用的金点子,汇总整理后递交给县委领导,并在《志愿者之声》上登载出来,让更多的有识之士参与讨论和发掘运用。为了丰富志愿者的业余生活,她先后策划组织了志愿者“十一喀纳斯考察”和“巴伊志愿者手牵手和家乡游”活动,使大家充分领略了新疆的秀美风光,也加深了对第二故乡的热爱。为了发挥志愿者服务队更大的影响,为第二故乡做出更多贡献,她策划、组织并协调县城建局园林所建起了第一批“志愿者林”。在服务内容方面她领导服务队的成员认真做好“1+1+1模拟爱心家庭”,对当地的孤寡老人和贫困孩子奉献爱心,及义务辅导工作;动员队友积极联系母校,做好“高校助学”工作。目前巴里坤希望工程账上已经有了志愿者个人救助贫困生的3300元,由她提起的莱农志愿者联合签名倡议莱农团委对巴里坤贫困生进行资助,也使莱阳农学院师生充分认识到巴里坤贫困生的实际情况,获得捐款额计50000元,这些行动使巴里坤广大群众深深感受到志愿者的力量,无不对他们翘起了大拇指。
心态平和、乐观人生
李玉萍从条件优越的东部,到新疆巴里坤从事志愿服务工作无怨无悔。从她来的那一天起,就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选择,“不会为自己的选择后悔”!她用行动履行着自己的诺言。无论何时何地,她的笑总挂在脸上,她说:“人生最大的意义就在于给别人快乐”,她这么说,也是这么做的。在她的志愿服务生涯中,她还和志愿者张勇一起在县福利院,定期帮扶一位88岁江苏籍老红军和一位家境贫寒的初中学生。在他们的爱心帮助下,孤单的老人享受到难得的天伦之乐,老人像个孩子似的逢人便夸:“亲生儿女都不会像他们这样孝顺”!2005年春节过后,老人幸福的安度了晚年。工作人员告诉他们,老人临去前仍对他们念念不忘。那名学生在他们定期的关心下,继续她所渴望的学业,并保持着良好的成绩,这也成为她最快乐的事情。
除此之外,业余辅导学生也是李玉萍从未间断的另一项志愿服务内容。利用工作之余,她已经先后共辅导过10名学生,从小学生到初中生,其中最多的时候每周辅导五名学生,这几乎占用了她全部的业余时间。但是她的耐心不变,即使工作再忙,她也总会找时间补上。对她来说承诺了就会努力去做到,无论是何种工作,她都能有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始终以平和的心态、努力去做一个乐观的人。在05年志愿服务期即将结束之际,经过了两年锻炼的她,坚信自己一定会有很美好的前途。
我们期待着她有更出色的表现,也让我们记住这个平凡而又可敬的名字,记住这个平凡而又不平凡的志愿者——李玉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