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解读十一五规划:必须落实十大措施

时间:2006-08-19 来源:宣传部

    为了全面贯彻学校发展的指导思想,落实办学定位和发展战略,“十一五”规划提出,必须落实十大措施。这十大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加强对高等教育理论与实践的研究和学习,形成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办学理念
    ——有计划地在全校范围内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深刻检讨和克服影响学校发展的各种消极态度、作风和习惯,摒弃阻碍学校发展的狭隘个人主义、部门本位观念和小团体意识,培育诚实守信、积极进取、顾全大局、勇于创新的学校精神。
    ——创建学习型、研究型的领导团队,鼓励各级管理人员联系工作开展相关知识的学习和研究。采取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推动领导干部学习高等教育理论逐步走向制度化;选择若干所目标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全面研究和学习其先进的方面,推动全校各个部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有计划地邀请国内外知名的高等教育管理专家到学校举办学术讲座,帮助我们转变观念、开拓思路、提高水平;为中层干部外出考察与交流创造条件与机会,使他们学会在比较和借鉴中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
    2、高度重视发展规划工作,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和支持体系
    ——组织召开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和远景发展目标专题研讨会,认真研究“十一五”发展规划的基本精神和具体部署,以规划为抓手,全面促进学校的各项工作;各学院和机关部处要根据学校的战略发展规划,制定出本单位可以操作和考核的“十一五”发展规划及中长期发展目标,并依据规划和发展目标制定出年度工作计划并组织好落实。
    ——成立学校发展规划及评估机构,为学校领导做好咨询参谋工作。该机构的主要职责范围包括:收集反映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数据,建设与维护学校数据库,重点推介国内外高等学校改革与发展的经验教训,编写学校发展年鉴和年度办学状况分析报告,起草学校各种专项发展规划,指导修订学校中长期发展规划等。
    ——成立学校发展咨询委员会。聘请全国知名学者、政府和企事业单位领导、地方知名人士和校友代表、离退休教师代表担任发展咨询委员会成员,为学校的发展献计献策。
    3、加快全面融入青岛的进程,积极提升学校的地域影响力
    ——发挥作物、园艺、植保、畜牧、兽医、食品、生物等学科优势,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技术推广等方面快速抢占青岛的制高点。鼓励教师担任青岛市企事业与政府部门的咨询专家或技术顾问,鼓励各学院与青岛市相关机构开展联合办学、合作研究等活动。
    ——调整专业结构,更新教学内容,大力培养适应半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学校将根据创建高水平综合大学的长远目标,不断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各学院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利用青岛及周边市县科研、生产、管理一线的专家或工程技术人员在实践技能培养中的作用,发挥其专业智慧和实际经验的作用。
    ——学校要加强与在青高校之间及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与联系,各部处和学院也要增强与其他高校相关部门的联系,鼓励我校学生社团与其他高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活动。
    ——强化学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密切学校办学与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有机联系。增加对口招生与定向培养计划,有针对性地为青岛及胶东半岛培养人才;做好我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横向科研的拓展工作,提高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4、深化管理改革,积极探索适合我校特点的现代大学管理模式
    ——实行办学重心下移,逐步落实学院的管理自主权。重心较低是高等学校组织结构的基本特点,越是研究型的高校,重心越低。适应管理复杂性的加剧和提高办学层次的需要,学院的管理自主权必须受到高度的重视。
    ----明确学院(部)在教学管理中的责任,确立院(部)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地位,加强对教学过程的质量监控,抓好各教学环节工作,保证教学质量。
    ——树立学者治学观念,充分发挥教师在学术管理中的作用。学校和各学院设立教学工作委员会等教师参与管理的机构,与教学和学术相关的重大问题由相应的委员会负责解决。
    ——树立管理就是服务的观念,改善机关工作作风。制定机关和学院管理人员行为规范,建立机关及学院管理人员服务质量反馈与考核体系,切实改善机关工作作风,形成为教师、学生服务的风气。
    ——树立节约观念,提高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建设节约型学校。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坚持多渠道筹措满足学校当前和长远发展所需资金;支持各学院通过人才培养和科技服务争取社会办学资源。加强办学成本核算,坚决杜绝各种浪费现象,最大限度地降低学校的运营成本;抓好资源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逐步建立和完善建设节约型学校的长效机制,努力提高办学效益。
    ——探索建立有利于学院自主发展、有利于发挥学校集中采购优势、有利于提高资源共享程度的资产购置与管理使用制度。
    ——切实推进后勤改革,引入经营理念,转换后勤工作机制,建立质量与效益俱佳的后勤服务体系。处理好学校后勤的福利性质与社会化经营之间的矛盾,提高学校自主经营后勤实体的能力,使后勤在成为师生员工满意的生活保障基地的同时,给学校带来良好的经济收益。

作者:新闻中心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