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我校又有三个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分别为植保系李国勋教授的“转基因昆虫细胞系控制杆状病毒‘传代效应’的研究”,园艺系王然教授的“西兰花收获胁迫与乙烯调控的未成熟衰老关系的研究”课题以及园艺系刘成连教授的“套袋苹果钙素的吸收运转规律和调控机制研究课题”。
李国勋教授的项目拟通过构建与病毒DNA复制相关的转基因细胞系,改变细胞的遗传特性,克服传代效应,为病毒工厂化大量生产提供依据。其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带有目的基因的重组质粒的构建、外援DNA导入昆虫细胞、DNA分子检测、重组蛋白表达、病毒的离体传代、高毒力和高产病毒细胞表达系统的筛选。
王然教授的课题研究旨在通过分析收获胁迫对西兰花各器官组织乙烯生成特性和对ACC合成酶、ACC氧化酶、乙烯受体蛋白基因的时序表达以及对上述酶蛋白合成的影响,探明收获胁迫及胁迫乙烯与花蕾乙烯生成、乙烯跃变的关系;通过对ACC合成酶和ACC氧化酶启动子的研究,揭示该酶基因表达调控的机理;并通过导入ACC合成酶(BO-ACS2)或ACC氧化酶(BO-ACO2)基因,探讨该基因对茎胁迫乙烯或花蕾跃变乙烯生成的作用,进而揭示乙烯与西兰花收获后未成熟衰老的关系以及延缓这种衰老的可行性途径,从而为提高那些具有未成熟衰老特点的蔬菜产品的耐贮运性提供理论依据。
刘成连教授的项目针对当前套袋苹果生产中新出现的生理代谢障碍,拟以红富士苹果为试材,以自然生长的苹果果实为对照,通过套袋处理,采用同位素示踪,显微放射自显影,亚细胞定位和果实圆片温育等实验技术,弄清发育过程中套袋苹果钙素的吸收运转规律,区隔化分布,钙素的亚细胞定位及变化规律,阐明苹果果实钙素装载的细胞生理学机制。通过田间施用不同种类的钙制剂,筛选最佳补钙组合,为套袋苹果的优质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向全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资助自然科学基础研究和部分应用研究,重点支持具有良好研究条件、研究实力的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中的研究人员。近年来我校申请国家级、省部级课题的数量以及资助力度每年均有大幅度的提高。(刘妍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