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青岛农大第三批“第一书记”启程开展帮扶工作

时间:2014-04-16 来源:宣传部

按照省委《关于做好第三批“第一书记”选派工作的通知》要求,经过个人报名、各基层分党委推荐,党委研究决定,安排韩强、王传兴、肖洲三名同志作为第三批“第一书记”赴山亭区进行帮扶工作。4月15日上午,在第三批“第一书记”即将赴枣庄市山亭区开展帮扶工作之际,学校在主楼九楼会议室召开座谈会,就第二批“第一书记”一年来的工作进行总结,为第三批“第一书记”送行。校党委书记程玉海、副校长宋希云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副书记张铭锦主持,两批六位“第一书记”,以及学校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会议。

程玉海对第二批“第一书记”一年来的工作成绩给予高度肯定,并代表学校党委对第二批“第一书记”的付出和努力表示感谢。程玉海说,尽管三位同志到农村一线任职时间不长,但都能够按照省委和学校党委的要求,迅速转换角色,充分利用学校各种优势,克服种种困难,积极开展工作,实实在在地为村里做了很多好事和实事。大家以扎实的工作赢得了群众好评,展示了我校干部的良好形象,用实际行动为提升我校的社会声誉做了很好的宣传。

程玉海代表校党委对第三批“第一书记”提出要求:

一是明确角色定位。程玉海说,第三批“第一书记”都是政治素质和政策理论水平较高、组织协调能力较强、热爱农村、愿意为农民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大家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应该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参谋助手作用。要按照省委组织部要求,对村里的事务多出主意、想办法,当好参谋助手,把好关,而不要把自己放在“一把手”的位置上,一切事情自己说了算。要把决策权交给“两委”班子、党员和群众,尤其是涉及到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家更要慎之又慎,充分依靠党员群众,用民主公开的方法来解决。二是桥梁纽带作用。要发挥好本地本村与学校的桥梁纽带、村党委与镇党委及区职能部门的桥梁纽带、村党委和村民的桥梁纽带、村党委成员之间的桥梁纽带四个“桥梁纽带”的作用,共同把村民引向富裕、发展之路,让他们充分相信和依靠党的领导。三是帮带引领作用。“第一书记”来自高校,相比基层群众来说具备科技、眼界和信息化优势。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使之转化为帮带引领的作用,把先进理念、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带到基层。

二要明确职责任务。第三批“第一书记”是整个党建扶贫工作的关键批次,工作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我校三年帮包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关系到我省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大局,关系到党委、政府在农民群众中的形象。“第一书记”在思想上一定要高度重视,工作一定要扎实,作风一定要务实,争取顺利完成帮包任务,进一步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第一书记”工作品牌。一是摸实情。要真正把调研的工夫下足,把走访工作做到位,真正把情况摸实、摸准、摸透。要想方设法密切与群众的关系,跟村民代表、困难群众成为好朋友,要放下架子,真正融入群众,带着感情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甘当小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听到真话、摸到实情。要多向第二批“第一书记”请教,把他们了解到的村情民意、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学习好、掌握好。二是干实事。农民群众最讲实际,只有通过干实事,才能在村里立住脚。要善于发现比较优势,找准发展的切入点,要在前两批“第一书记”奠定的良好基础上,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遵循经济规律,按照三年帮扶目标任务,从群众最急需、最盼望、反映最强烈的事情干起,让真正群众看到变化、得到实惠,确保群众长期受益。保证帮包工作目标任务的实现。既要继承好、维护好前两批“第一书记”的工作成绩,同时还要干新事,工作有特色、特点,给帮扶活动画上圆满的句号。三是抓党建。村一级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工作的领导核心和战斗堡垒,“第一书记”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建设好党在农村执政的骨干力量,为农民群众培养出好的“主心骨”、“领头人”。要善于协调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保持与村支部书记的经常性沟通,引导他们不断解放思想、开阔眼界,不断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和水平,努力树立起威信。

三要树立良好形象。要以好书记焦裕禄为榜样,按照习总书记“三严三实”的要求做好工作,谨小慎微,严于律己,保持良好形象。要自觉把自己当作基层的一员,千万不要居高临下、盛气凌人、指手画脚,更不能讲大话、摆架子、讲排场。一定要做到工作上高标准,生活上低要求,不搞特殊化,不给基层增负担,不给群众添麻烦。大家不仅代表个人,代表学校,更代表省委、代表党在人民中的形象,所以一定要把握好“小节”,慎微、慎独、慎行,时刻保持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程玉海强调,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到基层担任“第一书记”,一个重要的目的是锻炼干部、提高本领,补上服务农村基层这一课。他希望三位“第一书记”倍加珍惜这一难得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一切机会,磨炼艰苦奋斗的意志品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提高组织协调、处理实际问题、应付复杂局面的本领,不辜负校党委的期望。程玉海同时要求各部门、各学院关心、帮助和支持“第一书记”,积极为他们开展工作创造好的条件,营造好的环境。同时要做好主动服务工作,切实解决他们工作中的困难和后顾之忧,保证他们全身心投入工作。

张铭锦在主持会议中强调,第二批“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效充分展示出“党性强,工作实、真情浓”的特点,党性强,就是在工作中严格落实省委、校党委要求,在工作中时刻牢记不仅代表学校,更代表党;工作实,就是在工作中“接地气、摸得准、决策对、实效大”;真情浓,就是把枣庄市山亭区真正当成了自己的第二故乡,把那里的村民真正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也把自己真正当成了当地人。他希望第三批“第一书记”牢记这些宝贵的工作经验,巩固前两年两批“第一书记”的工作成果,同时利用自己的特长,做好第三个帮扶年的工作,让学校在当地的声誉更加响亮,同时也让自己在锻炼中成长、成熟。

宋希云在讲话中说,第二批“第一书记”赴枣庄帮扶一年,成效显著,在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发挥焦裕禄精神,充分依靠上级、学校和当地群众,一心一意为当地百姓谋实惠,让人感动和钦佩,也积累了宝贵的帮扶工作经验。第一书记在工作中作风扎实、铺下身子,把自己放对位置,工作中在充分调研研究的基础上注重抓班子、抓典型,为当地基层党建工作做出了贡献。通过积极争取项目,注重抓住典型工作,充分利用学校科技优势支持当地农业的转型升级,同时在工作中始终能够准确定位,不越位,不干涉,处理好各个层次的关系。宋希云希望第二批“第一书记”回校后继续发挥帮扶工作中的精神,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学校更多青年干部积极工作,同时希望第三批“第一书记”能够以他们为榜样,按照程玉海书记的要求,扎实做好今后的帮扶工作。在帮扶工作中,尤其是在科技工作方面,凡是第一书记们有需要、经过了扎实严谨论证的基础上,学校必将竭尽全力提供帮助和支持。

 

座谈会上,第二批“第一书记”唐传成、王珏、姜涛分别就自己一年来的帮扶工作情况进行了总结汇报,第三批“第一书记”韩强、王传兴、肖洲分别表态,表示绝不辜负学校党委的嘱托和期望,将在学校各部门的帮助和支持下,在前两批“第一书记”工作的坚实基础上,扎扎扎实实做好帮扶工作。

作者:周维维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