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千军万马在经受了七月流火的考验,顺利挤过独木桥的,在令人羡慕的象牙塔里编织着更为美丽的理想……
如今,在这乍暖还寒的三月,他们又背起行囊,满载着四年的收获与希望,走上了就业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
会场:竞争,在单位与学生中同样展开
昨夜淅淅沥沥的小雨不但洗去了冬日的严寒,更为3月1日这特别的日子增添了一丝清新与细润。
供需见面会原定于上午9:00正式开始,但8:00未到,通往会场的路上已出现了众多行色匆匆的毕业生。他们大多衣着整洁,神情庄重大方,毕竟,这是个非常重要的日子,今天的选择也许会注定他们的一生。从青岛校区“远道而来”的同学虽然经过了一个多小时的颠簸,但他们脸上没有任何疲惫的神态,全都精神饱满,洋溢着自信、乐观的笑容。大家都清楚地知道,1999年是高校扩招的第一年,今年也就是本科毕业的第一个高峰年,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但是也使他们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如何能在2380多名毕业生中脱颖而出,从而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成为他们竞争的焦点。
同样的竞争也在用人单位之间悄无声息地展开。我校连年攀升的考研率,名列前茅的四六级通过率,获得了广泛的社会影响,在农业类院校中有着较高的知名度;而广大学子以较强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赢得了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受到了社会的好评。因此,今天的供需见面会吸引了160多家企事业单位来招贤纳士,其中包括济南、青岛、烟台等地的一些大型企业,甚至广东两家单位也慕名而来。良禽择木而栖,为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自己的单位,他们纷纷打出自己的王牌:较高的知名度、良好的工作环境、优厚的待遇、相对的地域优势、广阔的发展前景……竞争是激烈和残酷的,我们在现场也可以看到,有些招聘单位前门庭若市,而有的则无人问津,可谓几家欢喜几家愁。
竞争,无论企业还是毕业生,谁都无法逃避。
竞争:你的砝码有多重
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和竞争压力,如何使自己技压群雄,脱颖而出?如何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就要看你就业的砝码有多重。
学历,就业中的分水岭
虽然学历不等于能力,但绝大部分企业仍然明确表示应聘者要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有的甚至是研究生,这在科研性质和技术服务性质的工作中尤显突出。临沂市农科所的朱新亮副所长说:“虽然我们也知道学历高并不一定说能力强,但是对于做科研工作的来说,我们仍希望要高学历的,毕竟,多读几年书,他的知识面相对而言比较宽阔,知识结构也比较合理。因此对于高学历的人才,我们待遇也是非常优厚的……”而六和集团有限公司也打出了“进门看学历,进来看能力,工资看业绩”的旗号。
在一个招聘单位前,我们见到了我校二年制函授专科的四名同学,她们说由于学历低,这已经是第五次被用人单位拒绝了。部分专科同学也反映今年就业压力很大,即使能找到工作,也不是太好的。由此可见,学历,仍然是就业中的分水岭。
成绩与能力:一样都不能少
在本次供需见面会上,有许多济南、青岛、烟台等自身经济条件和地理优势较好的单位,他们以优厚的待遇,舒适的工作环境吸引着大量毕业生,但他们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不但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还要有较高的综合素质与能力。
在采访中,几乎所有的招聘单位都对记者说莱农的学风比较浓厚,整体成绩相当好。下午,在龙口天源饲料公司的面试现场,记者看到,十几个报名的同学经过严格的考察后,只有三个同学与该企业初步达成了意向。公司负责人梁福攻先生解释说:“我们在选人的时候,一方面是看基础知识是否掌握得牢固,这也是最基本的。然后由于工作性质的关系,我们对学生的应变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都有严格要求。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的条件,我们才考虑是否接收……”
水产专业的朱俊青同学,是系宣传部部长,他凭借自身过硬的素质,没费任何周折,就与济南市农业局签了协议,事情顺利得连他自己都有点不相信。有些同学拿着较好的成绩单、厚厚的证书,却由于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欠缺等原因,从而丢掉了许多很好的机会;而有些虽然素质不错,但由于基础知识不扎实等原因也被某些单位拒之于门外。
外语与计算机:成功者的通行证
众所周知,我校本科生四级通过率连续10年排全国农林院校前列,保持着比全国普通高校平均通过率高20余个百分点的较高水平,同时,六级通过率也是逐年上升,为我校赢得了广泛的社会赞誉。那么,在就业的过程中,英语究竟占了多大的份量呢?
在招聘现场,我们看到有相当一部分单位都要求英语至少要过四级,持有六级证的同学在招聘中则受到更多青睐。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首先是中外合资、中外合作企业日渐增多,对外语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外语类毕业生的供不应求也证明了这一点;其次,英语四六级证书作为学生成绩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很大程度上能反映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虽然也有相当一部分单位表示对外语、计算机等不作要求,但记者发现,他们在翻看毕业生的简历时仍然很注意这些问题。
与此相类似的还有计算机。经管学院的一同学说,在青岛的人才招聘会上,除了要求外语六级外,计算机还要求三级。像青岛奥日特电器制造公司等单位,招聘条件中明确表示要“能熟练操作微机。”
性别,不应该存在的门槛
会场内,一条条明确打出来的“仅限于男生”或“男生优先”的招聘要求让众多的女生感到可气,但又无奈。
青岛某大型企业,共招61个人,而只有两个名额是男女不限的;济宁的一家只要男生单位,当有女生不满地问他们是不是性别歧视时,其负责人解释说,他们承认男女工作能力都是一样的,但出于对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女生的安全性、女生的生理特点等方面考虑,还是倾向于要男生。
由于某些偏见,许多优秀的女大学生在招聘会上仍然遭到冷遇。性别差异的门槛何时才能完全拆除?作为女生,更应该树立自信,用全面的素质来武装自己。同时,在找工作的时候扬长避短,把目标定位在能够发挥女生优势的工作,并且积极提高自己的主动性,正确靠实力来顶起半边天。
思考:我们得到了什么
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在学工部的具体组织下,在各单位和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下,本次供需见面会取得了很大成功,绝大部分学生都与用人单位有了初步的就业意向,圆满完成了本次供需见面会的任务。
组织保障,实现“双赢”的基础
为保证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学校专门下发了《关于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意见》。成立了由校长任主任、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副校长任副主任的学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委员会,负责领导、协调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生工作处设立了毕业生就业工作办公室,负责全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具体事宜。学工部从去年11月开始就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广泛收集用人信息,积极拓宽就业渠道,与用人单位紧密联系,与毕业生加强沟通。组织得力,成为此次供需见面会成功的基础。
本次供需见面会体现出了以下特点:
(一)针对性较强。由于充分考虑了我校的教学质量、专业设置、生源等情况后,才向用人单位发出邀请函,因此这次供需见面会所需人才与毕业生的专业密切相关,具有较强的针对性。(二)热门专业继续走俏,生物类专业开始升温。从招聘会的情况看,外语、计算机、工程等传统热门专业仍然被看好,而已往相对较平淡的农学、植保等专业开始升温,所需人数大大超过了往年。(三)成功率高。春节过后,正是各单位招人的高峰期,人才的需求量大,相对也比较集中;选择三月召开见面会,可以给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留出充分的时间考察对方,有利于双方的交流,保证了就业的质量。我们在会场内看到,到下午时,会场内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已所剩无几,大多已经达成了初步的意向,忙着面试。
我们在为这次成功的供需见面会欢呼的同时,其中所反映的一些问题也应该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
就业观念:仍需进一步更新
在今年的供需见面会上,许多学生在求职时对单位的要求上有了很大变化。更多学生表示不把工资待遇问题放在首位,他们更关注于企业的发展前景与自身能力和特长的充分发挥,这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就业观念仍然比较保守,主要体现在:仍然抱有“铁饭碗”思想,工作力求稳定;就业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一些基础性的工作做起,营销工作遭冷遇也证明了这一点。这就出现了一部分同学没有工作,而一些企业却招不到人这样一种矛盾现象。
来自广东农科院的皇甫先生和广东友诺动物药业有限公司销售部的王骁霏先生一致认为,莱农的学生素质是相当高的,而且比较务实,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但是他们缺乏一股创业的激情,思想解放的程度不够,目光放的也还不够长远,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他们自身的发展。
此外,毕业生的实践能力也是各用人单位关注的焦点。我校校友、现任潍坊出口商品基地建设有限公司贸易部经理李树斌说:“作为莱农毕业的学生,我非常了解莱农浓厚的学习氛围。我认为我们的学生应该在这个基础上切实多参加些与专业有关的实践活动,切实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
本次供需见面会已经结束了,但是它带给我们的影响却是巨大而深远的。它不但吸引了众多的单位来我校招贤纳士,为我校今年的毕业生打开了广阔的市场前景,而且加强了各地企事业单位与我校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提高了我校的社会知名度。尤其是山东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的现场直播,更为本次供需见面会添上了浓浓的一笔。同时,通过此次供需见面会,也大大增强了广大莱农学子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励他们更加努力地学习,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为明天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我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办学层次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我们毕业生的前程会更美好,明天会更辉煌!
山东广播生活频道现场直播录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