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农业新模式 全面推进利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
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青岛农大与利津启动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战略合作

时间:2008-10-21 来源:宣传部

李宝笃校长与利津县李延成县长签署全面合作协议



李宝笃校长、宋希云副校长分别与李延成县长、尹芳田副县长为两个工作站揭牌
 

创建黄河三角洲生态高效农业新模式 全面推进利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我校与利津启动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战略合作 

      10月20日,在2008利津发展论坛项目投资合作说明会暨签约仪式上,李宝笃校长与利津县长李延成签署了《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书》,相约充分发挥双方的优势,共同构建农业科学研究、转化和推广的平台,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日,作为双方合作“先锋”的“青岛农业大学研究生工作站”和“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洲重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试验工作站”,分别在利津县汀罗镇毛砣村揭牌成立,李宝笃校长、宋希云副校长分别与利津县长李延成、副县长尹芳田为两个工作站揭牌,正式拉开了校县合作共推黄河三角洲地区建设发展的序幕。 
 
    据了解,此次双方的全面合作将围绕利津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目标,以农业科技创新为根本、农业科技示范推广为核心、农业科技培训体系为支撑,以创建黄河三角洲“上粮下渔”生态高效农业新模式为突破口,全面推进利津县现代农业建设。 
 
    根据合作协议,我校将以汀罗镇毛砣村为试验点,遴选优秀研究团队入住“青岛农业大学黄河三角州重盐碱地改良及生态农业实验工作站”。以研究黄河三角洲“上粮下渔”生态高效农业新模式为突破口,密切联系利津县实际,在土壤改良、种质资源创新、生态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等方面开展科技攻关,提高利津县的农业科技贡献度,切实推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为利津县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品牌农业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发挥人才优势和技术优势,积极参与利津县农技推广服务,推广先进的农村实用致富技术,不断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发挥在师资、教学资源和信息传播方面的优势,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程、农业科技人员继续教育工程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大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提高农村劳动力就业技能。
 
   双方共同成立利津县现代农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参与利津县农业和农村发展规划的制定、重大农业项目的论证、现代农业建设和新农村发展思路的探讨,为利津县“三农”工作提供全方位咨询服务。  
 
    此外,我校还将为利津县农业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运作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持,协助利津县企业创建并做大做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产品名牌,共同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国际化发展进程。双方共同制订博士、专家教授到政府和企业挂职服务制度,并共同推动学校优秀毕业生到利津县工作、创业。
 
    李宝笃校长在工作站揭牌仪式上讲话指出,实现校地双方互相支持、互相渗透、双向介入、优势互补、资源互用、利益共享,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途径。此次双方的全面合作,不仅会对学校深化教学、科研改革,培养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将对利津县提升城市竞争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产生积极影响。他表示,合作开启后,将把我校的智力资源与利津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立足应用研究和生态高效农业新模式的研究开发,不断探索校县合作运作新路,创新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校地合作发展的新跨越。
 
    宋希云副校长在接受山东卫视采访时表示,随着两个工作站在利津的揭牌成立,我校的相关专家教授将带领研究生马上进驻工作站开展工作,部分专家教授和研究生将在当地长期驻站工作。先期工作主要是研究发现当地盐碱地长期的盐分盐碱运动规律及理论性基础数据,为大面积盐碱地改良提供基本数据和理论基础。 

作者:刘晓华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