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上午,我校第28个校级研究中心——青岛农业大学数字农业研究中心,在植物科技学院会议室举行成立暨学术研讨会。科技处、国资处、植物科技学院有关负责人及植物科技学院和信息与工程学院的部分专家教授参加了会议。校长李宝笃出席并对研究中心提出三点希望和要求。
李宝笃校长指出,农学和生物科学是我校的优势和特色学科,植物科技学院是学校的传统学院,在作物育种和栽培等传统农业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在农业发展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大背景下,数字农业研究中心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和社会的潮流,也是学科发展的需要,可以有效弥补传统农业研究的不足。他说,做好数字农业研究中心工作,一要做到起点高,选好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不要做重复研究工作;二要始于足下,扎扎实实的开展研究和各项工作;三要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数字农业是一种综合性较强的学科,要博采众长,充分发挥我校各相关学科的优势,各方面要积极支持中心的工作和发展。要紧紧抓住社会发展的需要,把握好方向性,把主要精力放到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上来,努力把数字农业中心建成一流的现代农业研究平台,积极推进学院实现由传统农业研究向现代农业研究的转变。
会上,数字农业研究中心主任杨锦忠教授介绍了中心章程和近期工作计划,与会的专家教授就研究中心工作和有关学术问题进行了研讨。
据了解,青岛农业大学数字农业研究中心是我校成立的第28个校级研究中心,也是我校2008年批准成立的七个研究中心之一。中心目前设有作物生长信息的采集技术与应用、作物的模型技术与应用、作物生产的GIS技术与应用三个研究方向,现由10位专家成员组成,共面向本科生和研究生开设6门课程。
数字农业,就是运用数字化信息技术,对农业生产所涉及的对象和全过程进行数字化表达、设计、控制和管理。农业生产系统是整个农业产业中最基础和本质的部分,数字农业技术是现代农业需要研究和发展的基础性和导向性工作,是现代农业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突出标志,是当今农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前沿,有利于实现农业生产管理与决策的数字化和精确化。目前,我国数字农业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传统农业研究正处于平台期,面临很多的挑战和压力,实现从传统农业向以信息技术和生物科学为基础的现代农业转变,是当今农业发展的一种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