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要闻

李宝笃校长作提升学校协同创新能力专题报告

时间:2012-07-20 来源:宣传部

7月19日上午,青岛农业大学处级干部和骨干教师培训班在学术会馆第二报告厅开班。校长李宝笃在开班仪式上作《认真学习贯彻‘2011计划’,全面提升我校创新能力》首场报告。

报告主要围绕“2011”计划政策解读、青岛农大参与“2011计划”的战略分析和贯彻落实“2011计划”的几点意见展开。

报告中,李宝笃深入全面地分析了国家实施“2011计划”的背景、意义和内涵要求。他指出,实施“2011计划”,是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战略举措,是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现实需要,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行动。“2011计划”整体上贯穿了一个根本出发点、一项核心任务、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和八个方面机制改革的思路。主要包括:以“国家急需、世界一流”为根本出发点;以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创新能力提升为核心任务;以协同创新中心为载体,探索建立面向科学前沿、行业产业、区域发展以及文化传承创新重大需求的四类协同创新模式;大力推进组织管理体系、人事管理制度、人才培养模式、评价机制、科研组织模式、资源配置方式、国际交流合作以及创新文化建设等八个方面的改革,建立协同创新机制与体制。

李宝笃指出,“2011计划”为我们参与国家战略、服务国家需求提供了难得的机遇。“2011计划”坚持全面开放的原则,面向各类高校开放,为地方院校和行业特色院校挖掘创新潜力、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创新能力,服务国家需求,跻身科技创新的一流水平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1计划”为我们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加快内涵建设提供了更加优越的政策环境。“2011计划”的主体是高校,要求高校围绕国家和行业、区域重大需求,通过校地协同、校所协同、校企协同、校校协同,集聚创新资源,提高创新实效。以高校作为创新资源的组织者,是我国创新体制的一个重大转变,将引导社会创新资源向高校集聚,对提高高校创新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服务国家与区域重大需求的能力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

“2011计划”为我们进行创新体制和机制的改革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一是要进一步紧扣国家需求,具体地说,就是区域发展和行业发展的重大需求。这是确定重点支持方向的主要依据,必须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坚持重点建设战略。二是要提高协同和整合社会创新资源的能力。要坚持开放办学,广泛开展政、产、学、研、用的合作,积极参与协同创新。要摒弃封闭于校内、封闭于学科的观念,努力寻求与产业的结合。三是要进一步加强创新团队的建设。关键要引进和培养团队的领军人物。对于已经形成团队的,学校将给予重点的支持;对于具有团队形成苗头的,学校将采取措施给予重点扶持,促进团队的形成。

报告分析了我校拥有的地域优势和行业优势,指出了现有的条件和基础:一是应用型大学的办学理念,使学校参与“2011计划”具有深厚的文化和理念基础;二是在协同创新方面已经开展的工作,为创建协同创新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三是在与政府、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和国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中,已经建立了一批协同创新体;四是学科建设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有的学科已经进入了国家队行列。报告还实事求是地分析了我校参与“2011计划”需要重点解决在思想认识、体制和机制、学科基础条件、团队模式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报告强调,参与“2011计划”要抓住体制机制创新这一本质,坚定信心,锲而不舍,推动学校内部资源和外部创新力量的有机融合,创新管理组织模式,实现跨越式发展。

校长李宝笃作报告

作者:孙广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