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综合资讯

贯彻落实健康第一工作思想 体育工作长足发展

时间:2012-09-18 来源:体育教学部

2006年以来,体育教学部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贯彻落实 “健康第一”的工作思想,紧紧围绕体育教学、科研、群体、运动队管理、体质测试、设施条件建设等工作,团结带领全体教职员工,改革创新,踏实工作,拼搏进取,体育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

体育教学工作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一是完善了课程体系。增设了羽毛球、舞龙、舞狮、啦啦舞、瑜伽、轮滑等新课程项目,课程项目数量达到了20多个。

二是规范了教学管理。加强了教研室建设,调整了教研室主任,增设了健身教研室,加强了教学检查,规范了教案设计,开展了教学研究活动,实行了网上选课办法。教学质量与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有2名教师获得校教学能手称号,5名教师获得优秀教学质量奖,2名教师获六和奖教金。

三是加强了师资建设。采取自我培养和引进的办法,逐步提高体育教师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素质,引进新教师2名。中青年教师中有20多人取得硕士学位, 2名教师考取博士研究生。目前专职教师38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12名,讲师24名,助教1名。

体育科研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结合单位实际,制定了科研奖励措施,调动了科研积极性,成功申报教育部人文课题1项 ,省厅级课题2项,校级课题10多项,发表高水平论文30余篇,编写《大学体育与健康教程》、《大学体育与健康实用教程》等教材2部。

群体管理工作取得新的成效

一是探索群体工作新思路,实行了绩效管理,体现了多劳多得分配原则,调动了积极性,促进了群体工作开展。

二是全面实施了“阳光体育运动”。实施了校园体育节,开展师生篮球比赛、排球比赛、乒乓球比赛等各项体育活动,调动学院和各体育社团力量,共同开展“阳光体育运动”,营造全校师生体育健身氛围。积极开展帮扶指导,促进了师生健身活动。改革春季运动会的组织形式,会期由原来的一天半改为两天,实行了金银铜奖牌领奖台颁奖形式,扩大了运动会的影响力。已举办2届体育节,7届春季运动会,师生参与各类健身活动达20多万人次。

三是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06年以来,利用周末休息时间组织教师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学生测试合格达标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

运动队训练成果更加显著

2009年争取恢复了优秀运动员的招生工作,增加了女子篮球招生项目,组建了青岛农大第一支女子篮球队。对运动队科学管理,严格训练,取得了显著成绩。

2006年,在山东省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上,取得了团体总分第2名;

2007年,在华东区第十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中,获得了甲组团体总分第4名;

2008年,在山东省第一届大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得了乙组团体总分第4名;

2009年,在山东省第二届学生田径锦标赛中,获得高校乙组团体总分第1名;

2009年,在华东区高等农业院校第十一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甲组团体总分第2名;

2010年,在中国农业高校第七届田径运动会上取得甲组男子团体总分第1名,团体总分第3名的好成绩;

2011年,在华东区农林水高校第十二届大学生田径运动会上获得团体总分第2名;

2010年,女篮在CUBA山东赛区比赛中进入前8强;

2011年,女篮在CUBA山东赛区比赛中进入前8强。

体育设施条件得到明显改善

2006年以来,尤其是近几年来,经过长期的使用和风雨侵蚀,体育设施大部分到了需要大保养和更新的期限,由于学校资金紧张,在不增加经费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完成篮球架板更新、场地划线、排球场地维修等多项改造维修工程,更新了乒乓球台20多副,更新了田径裁判台2架,购置了跳高海绵垫1副,保证了体育教学、科研、群体、训练等工作需要。其中重点进行了文体馆的配套建设,更新了文体馆音响设施,改造了化妆室,配套篮球架1副,羽毛球架10副,乒乓球台14个,哑铃28副,排球架1副,杠铃1套,把干6副,配套了校园卡管理系统,满足了师生在文体馆教学和健身需要。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