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百名教授

梁晨:严谨治学,授业有方

时间:2015-07-15 来源:宣传部(新闻中心)

她是师者,治学严谨,授业解惑;她是朋友,平易近人,无微不至。她在实验室里潜心钻研,攻破一项项科研难题;她在三尺讲台上默默耕耘,孕育着一个个桃李芬芳的花季。她就是来自农学与植物保护学院的梁晨教授。

梁晨,真菌学及植物病理学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植物真菌病害、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真菌的生态、遗传及真菌资源利用等方面的研究。1992年毕业于沈阳农业大学,1998年和2001年分别考取沈阳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获植物病理学硕士、博士学位,2005年获校优秀教师,2008年美国康奈尔大学植物病理及植物-微生物生物学系访问学者。2010年入选校“1361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公益性(农业)行业项目子课题、省科技厅良种工程子项目、校博士基金等4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欧盟合作项目、省市科技厅局项目等8项课题。参加的项目“玉米主要病虫害综合配套防治技术研究”2001年获辽宁省科技厅科技进步三等奖,“新型农用抗菌素杀菌剂的中试”2009年获山东省教育厅自然科学类三等奖。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6篇,现任《菌物学报》编委。

且行且思,科学需要用心发现

做研究一定要用心发现,这是梁晨教授一直坚信的。她一直保持着勇于探索、研精致思的心态,无论是在研究过程中遇到的诸多困难还是意外发现中收获的重重惊喜,对梁晨教授来说依然都恍如昨日。

记得在莱阳校区开展白粉菌的重寄生菌-白粉寄生孢的研究工作时,学校图书馆没有期刊文献库,资料检索很不方便,梁晨教授就只好到其他单位去查阅资料。当时国内没有人进行过这方面研究,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相关菌株,研究就无法继续。缺乏实验材料,就像英雄没有用武之地,困难可想而知。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那怎么办呢?梁晨教授平静地说:“没有别的办法,那只有出去找!”为了能够顺利开展实验,她带着学生一起到野外搜集材料,连走路都要处处留心,时时低头查看周围的植物,遇到发病的植物还要停下仔细观察。野生的白粉寄生孢在自然状态下,受环境的影响,有些菌体在颜色上会有轻微的改变,并且大家从来没有见过活体菌株,这都无形之中增加了搜索目标的难度,因此,只有对疑似样本进行反复室内外检查,才能识别真正的白粉寄生孢。

最后,终于在校园内的大花金鸡菊上发现了白粉寄生孢,通过分离培养,进一步鉴定,确定这就是梁晨教授辛辛苦苦寻找的目标。此后,经过不断的努力,又陆续发现和分离获得了更多的白粉寄生孢菌株,这些发现为后续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谈到这些,梁晨教授说:“很多实验,其实就来源于实践,需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去观察,切勿走马观花。当发现成为一种习惯,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收获。”

格物致知,动手又动脑

梁晨教授尤其注重培养学生严谨的实验精神。她的研究生说:“梁老师对我们要求非常严格,在我们刚开始做实验的时候,都会带着我们做,规范我们的操作,有时候会仔细看着大家做实验,一旦我们操作错误,会马上帮大家纠正。”在批改学生的作业和试卷时,她都会把其中的错误一一圈点出来。

学习和研究都要调动兴趣和积极性,积极的态度就是乐于行动。北宋朱熹认为,“致知在格物者,言欲尽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这是朱子对“格物致知”最概括、最精确的表述。梁晨教授在要求学生时也是如此。“推极吾之知识,欲其所知无不尽也……穷至事物之理,欲其极处无不到也。”随着社会的进步,实验研究的方法在变,但是实验原理不变。梁晨教授特别指出,重点要夯实基础,加强基础实验,把握实验原理,在实验的过程中不断思考,不满足一知半解,不断探索,以求突破。

梁晨教授建议学生在校期间要主动去学习,多思考,多想想原理,重视学习效率。通过活学巧用,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思路和方法,逐渐培养实验的独立性、自主性,进而更好地适应飞速发展的科研和社会实践。同时,还要争取出去实习的机会,多动手操作,多参加实践。通过实践,把学到的东西融会贯通到实际操作中,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触类旁通,柳暗花明终有时

学习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知识的积累,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而做学问不仅仅是知识上的积累,也包括实践经验上的积累,把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高度。要善于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目前梁晨教授所从事的研究中,大多数实验对象生长速度慢,并且许多病原菌需要在活体植物上培养,菌株筛选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作为研究人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做好观察和记录。遇到困难,要多交流,多讨论,及时解决实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不能停留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在参考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同时,自己要有所发现,有所创新。

做研究遇到困难是常有的事。梁晨教授感慨地说,多亏了平时读的文献知识,走出狭小的思维圈源于自身的积累和沉淀。科学研究的道路上多学科交叉纵横,综合知识的应用非常重要,这就要求我们注重信息的收集,注重平时一点一滴的积累,研究生要多读文献知识,开阔视野,扩大知识面,触类旁通,有所启发,从而避免钻进死胡同。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梁晨教授在总结中写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无论是在课堂教学和实验实习教学,还是在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中,都要努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查阅资料,定期组织课题汇报会和文献阅读等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

在科研过程中,梁晨教授身体力行地指导研究生设计操作试验、检索和阅读文献,反复批改论文,使研究生逐步增强独立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研究生都能够独立承担小课题。同时,她还鼓励研究生参加学术会议和申请科研课题。在研究生面临工作压力的现实中,尽早安排他们进入实验室,开展工作,为其将来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植物病害生物防治的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较多,梁晨教授为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防菌的筛选技术,改大班实验为小组实验,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让学生查阅相关的中外文献资料,鼓励学生自己上讲台,总结发言和讨论,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课程的概念(理念)和意义。

目前她所指导的6名研究生中,2013届的2名毕业研究生,现已撰写论文5篇,申请发明专利2项。2013届8名本科毕业生中,有7人考上研究生。

无微不至,亦师亦友

梁晨教授爱生如子,不仅在学术上给予学生孜孜不倦的指导,在生活和工作上也非常关心学生,处处为学生着想,并给予学生最大限度的帮助。

同学们都对梁晨教授赞不绝口,这种情感的流露是那么自然和真实。“梁老师很平易近人,在工作和实验上是老师、是教授,生活上就像是长辈,特别关心我们。有一次,一位同学跟着老师实习的时候生病了,老师还专门去送药,送到我们宿舍楼下,梁晨教授对我们实在太好了。”刘喆同学激动地说。

梁晨教授带的研究生都说她在学生面前从不摆架子,平常也喜欢跟大家聊天,了解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偶尔还会跟学生一起去逛街购物,成了学生贴心的大朋友。

“梁晨教授还经常给我们带水果吃,中秋节给我们买月饼,端午节给我们买粽子!”学生谈到与梁晨教授一起走过的日子,有很多感动的话要说。

“我们遇到困难都会找梁晨教授帮忙,有的学生想出去实习,她会帮忙找科研院所,找一些好的地方让我们去实习;她工作起来有时候都忘了吃饭,前一阵忙的时候,都不回家吃饭,就在实验室随便吃点,晚饭都是很晚才吃。怪不得梁晨教授最近胃老不好,有可能是忙工作累的。”

这就是一个潜心科研、重视教学方法的教授,一个用实际行动授人以渔的教授,一个亦师亦友默默耕耘的教授。

作者:王丽静 孙凤飞 佘晓云 兰培恒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邮编:266109

电话:0532-58957473

邮箱:xwzx@qau.edu.cn

鲁ICP备13028537号-5 鲁公网安备 37021402000104号 青岛市互联网违法信息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