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载教坛岁月,张利萍老师始终以对学生的赤诚与对教育的热忱为底色,将每一份关注与付出都融入育人的点滴之中。她的教育实践,早已超越了单纯的知识传递,成为一场以心换心、以爱育爱的温暖旅程。
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她二十年如一日深耕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主导打造“点亮心灯”“五彩心田”等特色育人品牌,牵头起草省内首个《促进心理健康校园共识》,五项典型工作经验先后被《中国教育报》、山东省教育厅、山东省教育电视台等权威平台报道,为学校心理健康工作的规范化、专业化发展筑牢了根基。
身为心理咨询师与督导师,她用专业与耐心守护着学生的心灵。机电学院已毕业的宋同学至今难忘那段跨越七年的咨询时光:“因成长创伤,我曾被自卑、社恐、口吃、焦虑等问题困住,是张老师一次次的陪伴与引导,把我从阴霾拉回阳光里。现在我也努力传递温暖,这或许就是生命的意义。” 这份长久的守护,不仅治愈了一颗受伤的心灵,更播下了传递善意的种子。
在课堂上,她是潜心教学的授课教师。从《大学生心理健康》到《大学生积极心理素养》,她的课打破了学生对“心理健康”的认知误区,点燃了专业探索的热情。农学17级的于同学回忆:“大一课堂上,张老师温和又有力量地讲述像暖流流进心里。在她鼓励下,我转专业、考研究生,如今从事人力资源工作,她的专业精神仍是我前行的基础。”
作为班主任,她以“超越自我,学生与班级共发展”为目标,像伯乐般发掘学生特质,选任合适的班干部引领班级,设计团体辅导让新生感受心理学魅力。人文学院的李同学说:“大一时我贪玩,温和的张老师严厉批评我,督促我学习;我情绪不对时,她又帮我调整状态找办法。为了不让她失望,我慢慢收心,成绩提升,性格也从内向变得开朗,遇上她是我的幸运。”
从课堂教学到心灵陪伴,从班级管理到全方位育人,张利萍老师始终以爱为纽带、以责任为指引,在教育的道路上护送学子成长。她用行动诠释着“不止教书,更在育人”的深刻内涵,让教育的温暖在一届又一届学生心中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