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新闻网  > 人物  > 师者风范

【我心中的好老师】邹晓霞:爱心和耐心诠释优秀导师担当

时间:2025-07-18 来源:农学院

在我开启大学学习生涯之际,便有幸遇到了一位令我由衷敬佩的好老师,她是我的研究生导师,邹晓霞教授。她是国家花生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主要从事花生栽培生理生态与农业绿色低碳生产技术研究。她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在学术的道路上为我指引方向,用耐心和行动诠释着一位优秀教师的担当。

从研一开始,邹老师就对我们悉心教导。每一次组会,她都认真倾听我们的汇报,无论是实验进展,还是理论学习中的困惑,她都会给予细致的点评和建议。她的讲解深入浅出,总能将复杂的学术问题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阐述清楚,让我们这些初入科研领域的学生能够迅速理解并吸收。在讨论课题时,她鼓励我们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从不轻易否定我们的想法,而是引导我们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

日常办公中,我经常能听到邹老师办公室传来的咳嗽声。这咳嗽声仿佛成了她的“职业病”,耐心负责的讲课和熬夜改论文,让她的嗓子总是处于沙哑状态。有一次,我因为实验数据遇到问题去找她,一进门就看到她桌上放着一杯冒着热气的药。询问后才知道,她已经感冒好几天了,但为了不耽误我们的学习和研究进度,依然坚持每天按时来办公室工作。她笑着说:“你们的科研任务不能因为我而停滞,这点小感冒不碍事。”那一刻,我心中满是感动与敬佩,她对工作的这份坚守和对学生的负责,深深触动了我。而正是这份常年的坚守,让她在花生栽培领域收获了丰硕成果——她带领团队培育的高产花生品种,青花19号和青花22号,以80万元转让,刷新了国内油食兼用出口型大花生转让价格的新高,获辽宁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青岛市青年科技奖等奖项,团队研发的抗旱耐瘠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实实在在地帮农民提高了产量和收入。

作为花生栽培领域的老师,邹老师始终秉持着亲力亲为的态度。花生种植和研究需要大量的田间工作,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寒风凛冽,她都会跟着我们一起下地干活。春耕播种时,她总会带着卷尺亲自量地,每畦宽度必须精确到厘米,“株距行距差一点,产量就可能差一大截”。量完地,她就蹲在田埂边插地签,每个地签上都仔细标注着品种名称、播种日期,连字迹都写得工工整整。撒肥料时,她更是一丝不苟,手里攥着小秤,每片试验田的施肥量都要反复核对,生怕哪个环节出了差错影响实验数据。遇到地头边角不好播种的地方,她会亲自补种,哪怕只有三五株,也坚持“不能让试验田有一块死角”。在她的言传身教下,我们也更加认真地投入到田间工作中,因为我们知道,邹老师以身作则,为我们树立了最好的榜样。

在生活上,邹老师也非常关心我们,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扰或者压力过大时,她总是耐心地倾听我们的倾诉,通过分享她的人生经验为我们排忧解难,给予我们温暖的鼓励和支持,让我们能够以积极的心态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我心中的邹老师,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日常的点滴,展现了一位好老师的风采。她踏实肯干,在教学、科研和生活等方面,全方位地关心着我们,为我们的成长付出心血。在我心中,她就是当之无愧的好老师,激励着我在学术道路上不断前行,努力成为像她一样优秀的人!

作者:周晨 编辑:薛寿鹏 姜妍 孙梦雪    阅读:0
分享:
地址:山东省 青岛市 城阳区 长城路700号
电话:0532-58957222
邮编:266109
邮箱:xwzx@qau.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