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衍玺,男,1956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
2006年7月调入我校工作以来,立足学院发展大局,紧紧围绕学校建设高水平大学的目标,确定了“质量立院、学科强院、人才兴院、科学发展”的办院理念,将科学发展作为学院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工作目标明确,发展思路清晰。针对新建学院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夯实基础、稳步推进、培育亮点、重点突破”的工作思路,始终突出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科研创新的先导作用、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改革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关心青年教师的成长成才,实施了“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凝练学科方向,构建大学科平台,着力加强科研团队建设,开展常态化的学术活动,营造了“育人为本、崇尚学术”的文化氛围,形成了“爱岗敬业做贡献、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良好院风。
近年来,学院的“植物营养学”被批准为山东省重点学科,实现了省级重点零的突破。新增“农业资源领域推广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0年争取到“农业资源利用”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学院二级学科增加为4个,为高层次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农业资源与环境”专业被确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学生就业率名列前茅。学院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与肥料、农业环境保护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紧紧围绕国家目标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科学研究,主持和参加的科研课题获国家、山东省科技进步奖8项,获国家发明专利4项。其中《作物缺铁黄化症发生机理与防治技术的研究》,提出应用铁高效品种防治作物黄化症的新技术,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石灰性土壤中铁素营养障碍的技术难题,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立足国际肥料产业化技术的前沿,开发出作物专用控释肥料系列新产品,研制出连续化控释肥料生产线,并在企业进行了成果转化。《新型作物控释肥研制及产业化开发应用》获200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11年,被聘为国家甘薯产业技术体系“营养与栽培生理”岗位科学家,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到甘薯主产区调研产业发展情况,找出了制约甘薯发展的关键技术问题,组建了科研团队,重点开展了甘薯营养与调控的共性技术研究,建立了多处试验示范基地,为推动我国甘薯产业发展与农民增收不辞劳苦地进行科研工作。
先后主讲《现代植物营养研究法》、《元素循环与环境》等学位课程;主讲本科生《植物营养研究方法》等专业主干课程。及时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融入到教学内容,传授学科前沿的知识,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现已指导博士研究生12人,指导硕士研究生43人。注重因材施教,培养研究生的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所培养的研究生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好评。
1999年被评为“山东省优秀教师”,2001年被评为“山东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2005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10年被评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