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部队的标准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学者的标准讲好每一堂课”,这是从部队转业到青岛农业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任教的于学江教授的口头禅,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1998年,憧憬着地方大学的美好未来,风华正茂的于学江依依不舍地脱下军装走进了当时的莱阳农学院,毅然决然地当起了一名默默无闻的大学老师。
“其实,转业的时候有很多的选择,但莱阳农学院严谨的学风深深地吸引着我,我毫不犹豫地在转业取向一栏选择到莱阳农学院当一名教师。”每当说起当年转业的选择时,于学江教授都掩饰不住对自己正确选择的喜悦。
传承优良的作风,实现角色转换
1998年,于学江教授转业到莱阳农学院任教。当时的经贸系主任张绍江教授对于学江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部队的干部政治素质好,业务能力强,吃苦耐劳,听指挥,纪律观念强。”同时他对于学江教授提出了希望:“把部队的好作风带到学校来,把在部队大学校所学到的知识尽快用到地方院校来。”听取了系主任张绍江教授的意见,于学江选择了他比较熟悉的课程“政治经济学”,开始了他的大学老师生涯,而这一讲就是16年。
在讲授政治经济学的时候,于学江经常就一些热点难点问题请教张绍江教授。张绍江教授是当时莱阳农学院政治经济学方面的专家,他从讲课的技巧、讲课的知识点以及课程进度等方面,为于学江进行了细致的解答与帮助,在张绍江教授的鼓励和支持下,于学江很快实现了从一名部队干部到地方大学老师角色的转换。
2005年,博士毕业后的于学江担当起当时的经济学院经济学教研室主任这一重担,带领年轻的经济学教研室老师开始了新的征程。由于各方面成绩突出,他于2006年晋升为教授。
“成绩的取得固然与我的努力有关,但是系主任张绍江教授的大力帮助是至关重要的。”每当于学江教授说起自己在转业后的成长经历时,总是念念不忘张绍江教授的大力帮助。
时任经贸系党总支书记李明国对于学江教授由一名军转干部到大学教师角色的转换同样给予了热心的指点和帮助。2005年博士毕业后,于学江教授担任经济学院教工第一党支部书记,在李明国的指点和帮助下,他积极带领支部全体党员参加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各项活动,充分发挥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政治立场坚定”,这是目前经济与管理学院众多教职工对于学江教授的一致评价。对于这个评价,于学江总是说这与李部长的指点和帮助有着直接的关联。作为一名大学老师,不仅业务素质要过硬,政治素质更要过硬,这是于学江给自己定的标准。
在院系党政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和帮助下,于学江在短时间内迅速从一名部队转业干部成长为一名在政治经济学、农村社会学等方面有所专长的专家教授,他讲授的课程受到了学生的好评。
科学解答社会热点问题,激活课堂气氛
从事教学工作16年来,于学江教授不断积累教学经验,主讲的课程有政治经济学、农村社会学、农村社会结构与变迁。他在授课过程中结合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热点与难点问题,充分运用大量的案例,激发了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热情。
他在主讲政治经济学课程时,面对经济社会热点问题,敢于大胆剖析。如农民土地权益得不到保障的情况下,如何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破解这一难题,于学江教授充分运用马克思的地租理论以及产权理论,大胆提出了土地承包经营权股权化的设想,并主张要对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确权登记,激活土地市场,使土地承包经营权进入土地市场进行交易,随行就市,从而保障农民的土地权益。“听于老师讲政治经济学就是一种享受”,这是经济与管理学院一位大四同学的感言。在主讲农村社会学时,他能够科学地解答农村社会发展进程中遇到的重大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对农村社会协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了科学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农村社会变迁进行深度探索的积极性,正是由于教学成绩突出,于学江获得了2011年度“六和奖教金”。
教学中挖掘科研课题,科研中提高教学质量
目前于学江教授主持完成的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科技在改善青岛市农民民生中的作用研究”,就是得益于农村社会学本科教学过程中的积累,而主持完成的青岛农业大学2009年度教学研究课题“国经类专业政治经济学教学内容改革研究”,则极大地提高了政治经济学的教学水平。2011、2012年,他被评为优秀学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教学之余积极搞科研,发表科研论文20余篇,其中,发表在《农村经济》2008年第5期的论文《新农村建设的瓶颈突破—土地制度创新》被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并于2009年被青岛市社科联评为优秀社会科学成果奖三等奖。主持完成省级科研课题2项,即山东省教育厅课题“土地制度在山东省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研究”以及山东省软科学课题“土地制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的地位与作用研究”;参加课题多项,主持教学研究课题3项。
科学优化科研成果,为地方政府排忧解难
2012年6月25日,于学江教授发表的“关于青岛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对策研究”调研成果,是在青岛市面对国际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激烈竞争,如何在农业生产中更好地发挥科技的支撑作用的背景下,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完成的。
该成果全面分析了青岛市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现状,剖析了制约青岛市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因素,结合青岛市农业生产的实际情况,提出了青岛市在农业生产中进一步发挥科技支撑作用的对策建议。这些对策建议主要有:加大对农业科技的投入、提高农民科技文化水平、培育新型农民、完善农业信息化设施建设、搞好农业科学技术普及和运用工作等。这些对策建议对于青岛市政府在农业生产中更快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全面提升青岛市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有着直接的理论指导作用。
目前于学江教授带领他的团队正在进行2012年度青岛市双百调研工程课题“青岛市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建议”和2013年度山东省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农村土地流转的影响因素分析与对策研究”的深度研究,其研究成果将为青岛市政府以及山东省政府在推进农村土地流转方面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支撑,对于实现山东省家庭分户经营与农业规模化生产之间的有效对接,形成农业生产规模效益,加快发展山东省现代农业的步伐,增加农民收入,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