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可东,1957年4月出生,现任青岛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动物医院院长。兼任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小动物疾病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兽医网网络兽医专家、山东省生猪产销协会专家和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指南编写专家和命题教师,并担任省内多家大中型养殖场技术顾问。
他把教学、科研之余的大部分时间,用在了动物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之中,为养殖场(户)解决了数不清的实际问题。在1996~2000年“山东省‘三〇工程’及规模化猪场疫病研究与净化”课题研究期间,他本人或同他人一起通过临床诊断、病理解剖和实验室诊断等方法在山东省内首先发现猪乙型脑炎、猪细小病毒病、猪伪狂犬病和猪萎缩性鼻炎,并告知省畜牧局,为相关疫病的防控作出了一定贡献。他的足迹遍及大半个山东,也曾被邀请到河北、江苏、湖南等地为大中型养殖场诊治猪、牛和毛皮动物疾病。
原本讨厌的专业却成了自己心爱的工作
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学生。他高中毕业后在农村待过两年半,下农田、进菜地、做民工,干过小工、瓦工,也干过赤脚医生。当获悉国家要恢复高考后,他很高兴,但接到莱阳农学院兽医专业录取通知书后,内心特别纠结,如果允许继续高考,他决不来报道。为了人生的梦想,更为了脱离苦累贫穷的农村,他在报道期限的最后一刻进了校门。抑郁恍惚地过了几天后他终于想明白,同龄者有几人能考上大学,又有几人能考上如意的大学,学习如意的专业,将来干上如意的工作呢?还是老师说得对,既来之,则安之吧!社会发展需要各种人才,兽医也有专家,只要有真才实学就能得到社会的认可。在老师的感召和同学们学习热情的带动下,他全身心投入到学习当中,最终留校任教。
他常说,“兽医这个专业,你越学越有兴趣;兽医这项工作,你越干越喜欢;特别是当你治好一头牛或一条狗时,听到畜主感激的话语,你更会爱上这个工作。”课余时间,他的身影不在门诊部,就在实验室,或者带着年轻教师和学生到养殖场(户)出诊。由于工作繁忙,周末和节假日他很少休息。尽管如此,对于任何工作,他总是认真对待;对于每一例疾病的诊断,他总是反复推敲;对于自己没有接触过的实验或治疗方法,他会查阅各种资料,甚至自己花钱做试验。所以,他的诊断和治疗方法常常在书本上查阅不到。他也经常鼓励学生特别是研究生,要勤学、勤思、勤问、勤干,不要被书本上的知识所束缚,没有创新就不会有进步;兽医这项工作不是白领,社会更需要蓝领,不要怕脏、怕累;相比社会上众多的行业,兽医这个专业是既安全又好找工作,何况脏活儿、累活儿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多。
创办动物医院,个人、学校、社会多方受益
鉴于一个高校的主要专业没有教学门诊,1993年他与王建文老师联手申请创办动物医院,得到了校领导、院系领导的支持和帮助。在他的带领下,大家共同努力,使动物医院越办越红火,不久就被称为山东省中东部最有影响力的家畜门诊。动物医院的成立不仅为众多养殖场(户)解决了实际问题,也为相关教师提供了接触实践的机会,为学生提供了实习场所。门诊工作的开展,丰富了他的专业知识,也给他积累了更多的临床经验。为此,他曾受省畜牧局邀请为全省大中型养猪场的技术人员授课,更是经常被周边地市或县市兽医主管部门邀请去培训基层兽医工作者,为养殖场(户)传授常见疾病的防治方法达百余场次。
毕可东教授的研究课题都与临床实践紧密相连。他先后主持或参加“氦氖激光治疗奶牛乳房炎试验研究”、“氦氖激光对牛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山东省‘三〇工程’及规模化猪场疫病研究与净化”等9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得省科委二等奖、三等奖和省教委一等奖及三等奖各一项。目前正参加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牛病的防治技术研究。另外,主编或参编教材及著作6部。
作为多种家畜疾病方面的专家,毕可东教授积极为地方政府相关决策层提供咨询,同时,经常深入基层为广大农民、养殖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当养殖场(户)遇到困难时,他会及时为他们排忧解难,认真研究对策,尽量把风险降到最低。学生在动物医院门诊经常看到这样的情景,毕可东教授认真地面对每一个来诊的病例,根据动物的价值和病情的复杂程度等情况,推荐适宜的诊断方法,提供廉价而有效的治疗药品,耐心地介绍治病和防病的方式方法,并告诫门诊的兽医师们,要为养殖场(户)着想,不要考虑门诊赢利。受邀到养殖场(户)诊治疾病时,他不仅不讨价还价,而且面对酬谢,他总是少收或仅收取相应的诊断和交通等成本费;对损失巨大的养殖场(户)免收各种诊断费用。“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要行善积德啊!”这是挂在他嘴边的话。为此,动物医院和他本人在养殖行业赢得了良好口碑。
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专业课教师,毕可东教授深谙自身的责任—把相关的兽医基础理论与诊疗技术结合起来传授给学生。
毕可东教授主讲兽医本科专业的“家畜外科学”、“兽医外科手术学”、“犬猫饲养与疾病防治”和马科学专业的“马属动物普通病”四门课程,以及研究生的“兽医临床诊断与治疗学”和“高级兽医外科手术学”等课程。他的课条理有序,理论联系实际,语言表达简洁、明确,总能引领学生的思维,学生喜欢。其原因不仅仅是因为他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理论联系实际这么简单。
在治学上,毕可东教授严谨认真。在课堂上,他除了传授知识外,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方法。而且经常鼓励学生要深入思考,敢于提问,敢于质疑。他常说,“我的脸皮厚,不怕丢丑,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你们都可以问我,但禽病除外。”面对学生对自己所讲理论和书本知识的质疑,毕可东教授不仅喜欢,而且表扬鼓励,结果是课间、课后总有一群学生围着他询问各种各样的问题。学生们接触毕可东教授的最深刻感觉是—他是一位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丰富的老师,平时话语不多,但谈起专业问题却能深入浅出,原本复杂的问题,经他一讲解就会变得简单,提高了自己的学习兴趣。
毕可东教授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所以在实验课或实习中,他常说:“你们在课堂和书本中所学的各种知识都是为实际操作服务的,实践又能加深你们对理论的认知程度。脱离实践的理论好比空中楼阁,中看不中用。”